吕品昌:走在中国现代陶艺运动的前列

        分享到:
        2012-05-29 15:50:00
          吕品昌,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3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结业,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吕品昌19岁毕业留任母校,成为最年轻的任教教师。在教授大学本科生课程期间,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所课程,并于1988年获得了艺术学硕士。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他先后撰写了诸多著作——《中国当代陶艺》和《西方现代雕塑》、《世界浮雕艺术》、《陶艺》教材等。其中《陶艺》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基础教材;犹豫他在一系列学术探索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收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1992年被授予年度“全国优秀老师”称号,随即又荣获国务院办法的艺术与科学领域学者的“政府特殊津贴”。这使得他能够进行更为广泛的专业研究,他先后到著名的陶瓷艺术中心地区,如河南禹县、福建德化、江苏宜兴和安徽宁国等地区寻找古文化的遗址,以及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民间艺术。他创作的作品《中国写意系列》强调了形式因素的意蕴话和形式意趣的民族化:《阿福系列》利用泥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强化民间雕塑式的扩张感和饱满感,合乎“物理逻辑”地开发陶艺语言。《遗迹景观系列》则更多地偏重于抽象陶艺语言,以一种富有沧桑感的抽象空间形式,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感受。所有这些作品都融合了不同的艺术语言、技巧,以及他从自己的研究中获得的民间文化的象征意义。

            过去20多年来,吕品昌的艺术生活一直自由地游弋在他的具体抽象象征意义的创作和作为以为现实主义具像雕塑家所拥有的高超技巧之间。他先后完成了大量公共委托项目,创作出了一批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弘扬英雄注意的具象写实的场景和人物雕像。他的代表杰作《大刀雄风》和《复仇愁火》在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而举办的艺术展上荣获金奖。公共雕塑代表作《走向胜利》立于延安枣园革命博物馆;《井冈斗争》、《红都瑞金》两幅青铜浮雕立于南昌八一广场;《解放全中国》立于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解放战争序厅;《送》《盼》立于井冈山北山烈士纪念园。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著名理论家马文·斯威特专门撰文评论:“吕品昌总是把自己的着眼点定得很高,很高。对他来说,开拓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道路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新世纪的黎明时分,中国迈入现代化的步伐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前进着。”吕品昌正是在这种涌动的激流中不断地取得发展。作为一名艺术家、老师和作家,他所取得的成就促使他时时走在中国现代陶瓷艺术运动的前列。

            为了能够尽力去展现国家最近几年来所获得的显赫地位,吕品昌创作了《太空计划》、《太空几何》等直面当下的作品,更多地从空间与造型、雕塑与环境的角度切入中国人的当下生存状态。他的《太空计划》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太空舱、飞机机头和卫星。它们是由艺术家精心完成的,有纹理粗犷的陶泥,以及实用的玻璃纽扣和钢来构成的一支太空舱队。在这一过程中,陶瓷又一次作为材料的媒介介入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获得了独特的表现优势,从而使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的当代文化的创作主题。在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十大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上展出的《太空计划》赢得了该届双年展的优秀美术奖。

            多年来,吕品昌先后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国家体委、美协《第三届全国美展》金奖;文化部、美协《中国艺术大展》银奖;广东美术馆《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银奖;2004年获美术文献提名奖、建设部《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成果展》优秀作品等奖励。
    Processed in 0.009(s)   2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129996
    memory 3.0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