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语美术教师——导向生命体验与创造的灯塔

      作者:admin2021-09-13 07:37:28 来源:美术报

        学校像土壤,知识像雨露,而美育应该是阳光,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能量发现美的力量,能帮他们自信地茁壮成长。其中乡村美育需要有特别的爱,因为乡村孩子他们有特别的需要。教给孩子们的不应该仅是知识,这个知识一定要带温度的、有根脉的。把情感放进去的教育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才会使他们的人格更完善。

        因此,我们所主张和推广的美术教育理念,是很多专家和第一线教师多年研究的成果。是以美育人,让孩子获得向美、向善的内在驱动力,不仅能令他更好地成长,还可以萌生出回馈社会的意识。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特别感谢坚守在乡村美育一线的各位教师!

        ——何韵兰(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原主任、教育部艺教委委员)


        致敬!中小学美术老师——可视化世界的创造者。在我们这个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中小学美术老师的职责被极大地拓展,即需能够培养创造和运用可视化方式的人。美术诉诸于视觉,人类获得的全部信息中约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似乎告诉我们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据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美术具有最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可视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具有跨学科意义。很多领域都会用到可视化方式,可视化正在成为主流的知识组织、呈现方式,以及学习和交流方式。

        可视化的方式推进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师推进人的可视化方式的发展。你们是特殊的教师群体, 真诚地问候一声:教师节快乐!

        ——尹少淳(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如今,我们穿越美术教育百年旅途,踏上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之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愿景来指引美术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个代表美术教育共同体的愿景,是一个能激起美术教育崭新高潮的愿景。《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的“切磋琢磨”的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期待有志于进行中国美术教育研究的学者、教师和青年学子们一起切磋琢磨,为开创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携手并进,共同实现这一远大理想。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今年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因为蒲公英行动这一乡村艺术教育项目,作为志愿者连续19年来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的基层教师。最朴素最真挚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它带给孩子的是希望。令人感动的就是这些长年生活工作在乡村的老师,他们认真地守护着自己的学校,真诚地对待孩子。理想的教育是在重视学生天性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老师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谢丽芳(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育教师意念,通过艺术教育纯洁道德、丰富精神,培养艺术爱好、积淀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中央政府多次发文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我们迎来美育发展新时代。美术教师如能抓住时代机遇,勇于挑战传统教育沉疴,克服术课艺考的世俗理念,定能开创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全新局面。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美术教师大有作为!

        ——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研究员、硕导)


        美术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创造的乐趣,欣赏和领略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文化,对于真善美的人与物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爱戴;美术还可以帮助开启观察与感悟的窗口,培养敏锐的知觉、体察微妙的情感、开展批判性思维。于是,个体不再孤单,在欣赏与创造中,人们共情、交流——这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间生活。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必像工程师一样,人为地“塑造灵魂”;他们是开启生命之趣与灵魂之美的航标与灯塔,培养和引导着无数儿童从懵懂走向启蒙,在创造中领悟、体验,找到信心!

        ——甄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


        在我国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各位辛勤耕耘在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园丁们节日快乐!

        是你们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多彩的美育世界:那里色彩斑斓,妙趣横生;那里想象萌发,创意倍增;那里思维碰撞,素养提升;那里,体验创造的乐趣,塑造美好的心灵。

        美术老师们,当今,美育改革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你们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艺术浇灌美育的花园,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潜心教学,边教边研,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成绩来自勤奋,再勤奋。愿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美术园地禾苗的茁壮成长。

        ——李永正(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委会学术委员,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一个儿童美术老师,教“美”,比教“术”更重要,而创意思维基因的植入,应该是最终目的。孩子通过学美术,具有创造力、鉴赏力与共情能力,这将令人受益终生。因此,哪怕你未来是“眼高手低”但具有独特视野,也比你只是训练有“术”但仅有“匠气”要强!我们经常说的“唯有审美不可救赎”,也是这个道理!

        ——杨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41(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