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魂 刻境塑意——吴为山“为时代造像”讲座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生活

      作者:杨阳2021-04-07 07:54: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雕塑) 吴为山

          (2/2)弘一法师(雕塑) 吴为山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走进河南”展览正在河南郑州举办。展览展出了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160件雕塑作品。这些作品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走进人民,和郑州市民一起经历金秋、走过冬日,迎来繁花盛开的春天。在明朗的春日里,吴为山在这里讲述了对于写意雕塑艺术的探索历程以及为时代造像的初心与思考——3月27日,吴为山讲座《为时代造像》在郑州开讲,吴为山与现场观众一起进行了“为时代造像”的主题分享。吴为山从他创作的中华人物塑像系列谈起,阐释了他对于雕塑与文化的理解,并以其立于世界多个国家的作品为例,讲述其中的中国故事,将为时代造像的一颗丹心娓娓道来。

          雕历史先贤,塑中华文化

          在吴为山看来,“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一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是时代的坐标、是人民的代表,他们从人民当中产生。当找到这些坐标点将他们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闪亮的轨迹,这条轨迹,是中国文脉的道路”。那又该如何用可视的形象,把不可视的历史时代坐标充分体现出来,展示出其“坐标性”?“我曾请教费孝通先生。他说,‘你要把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塑造出来,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爱国’。而‘丹心铸魂展’中,一座座中华杰出人物的雕像,就是那些历史的精英、文化的巨擘,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终以其精神而自塑成一尊尊不朽之像。”吴为山说。

          正如雕塑《问道》,由孔子和老子两座塑像组成。孔子像浑然高古、造型圆厚,强调体与面的结构关系,整体散发着礼敬与端严,展现出儒家中正祥和、仁爱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像则飘逸悠游,造型奇崛,强调线的表现,上善若水,淋漓而下,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他虚怀若谷、满腹经纶,所有人都可以走进他的世界读《道德经》(吴为山在老子的“怀抱”里刻满了《道德经》)。吴为山介绍:“《问道》不仅是中国人谦虚好学美德的体现,还是中国向世界问道,与世界论道,在世界传道的一个重要标记。”《问道》不仅立在了中央党校,立在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还立于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等世界各地。

          许慎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因《说文解字》对文字学有不朽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字圣”。文字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创造,在文字的生成过程中,字的形音、结构以及形式等,都是受到天象地脉的影响,因而在雕塑《许慎》中,他也是一边观天,一边研究文字。除此之外,吴为山还将左丘明、孙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等文化先贤一一藉手而塑。在吴为山看来:“如果一个外国机构请你做一个外国人的像,这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吴为山要做的是把中国的孔子、老子、齐白石的塑像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当外国人看到孔子的微笑、看到老子的道道皱纹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深层的心理与情感产生无限的敬仰。”他说。

          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我们喜欢诗歌、崇拜诗人。当代的我们虽然没有见过李白、杜甫,但能从他们诗歌中渗透出的人格精神中很快能辨认出他们的气质。在雕塑《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中,观众既看不到李白的脸,也看不到他的嘴,但作品展出的时候,观众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李白。为什么呢?吴为山给出答案:“正因为大家都熟悉李白,熟悉他的浪漫主义气质与精神特征合二为一。这是像与神的同构,是物质的有形与精神的无形之共通。”在一次展览上,一位小朋友看到《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时问:“月亮在哪里?看不到。”家长告诉他,月亮在李白的心里,在李白的诗里面。作为创作者的吴为山听了很感动,“我觉得一件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告诉人们站在面前的是什么,而是要告诉人们你想表达什么。这种意象、意念、意境和主观的艺术表达饱含着强烈的精神性,这种精神性是作品生命性之所在”。

          再看雕塑《弘一法师》,表现的是弘一法师“既在红尘浪里,也在孤峰之巅”的状态。他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最终化入弘一法师的佛教人生,成为一尊灵魂之像。《弘一法师》雕塑数年来被很多人引用描写。有位作家发表了一篇题为《像》的文章,就是围绕吴为山的这件雕塑,他在文中写道:“任何一张照片,任何一幅画像,任何一尊雕塑,都是以像来感动人,而许许多多的像立在那里,不看名字、不了解经历、不听介绍是不知道画的是谁,表现的是谁。而《弘一法师》则令我一眼便触及心灵:这就是弘一法师!”人物雕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统一。“不管是唐代,还是宋代,抑或其他朝代,我们对这一时代的人物形象会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这一时代的精神在人物身上有所折射和体现”,吴为山说,“创作时,把这种精神气质创作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

          法国摄影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布鲁诺·巴贝看到《弘一法师》雕像后说:“艺术有三种境界:第一是生活与情感;第二是知识与美感;第三是灵魂境界。艺术所揭示的灵魂境界激荡灵魂,直抵人的心灵深处。”吴为山认为:“艺术是有灵魂的,而灵魂的境界反过来也会引领人们对生活产生新的思考,对人生之路有新追求。一件艺术作品能被人关注,并通过作品引起人们对艺术、对人生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所以,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

          以传承与创新开“写意雕塑”先河

          在雕塑家追求“前卫”和“先锋”的潮流中,吴为山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对话世界文化,以写意雕塑的手法探寻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透过老子、孔子、李白、杜甫、齐白石等人物雕像,将悠久的中华文脉展示给观众,以增强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我塑了他手拄拐杖、独步行吟、沉醉于诗境的雕塑稿。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吟诵老人的‘独步桥西意自闲’句,我觉得这里面有山林之气、文人之气,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描述雕塑《行吟中的林散之》时,吴为山如是说。由《行吟中的林散之》为起点,吴为山踏上了历时40年的雕塑艺术探索道路。他立足于雕塑、绘画,在对中西文化不断深入的体认、研习中,巧妙地融合西方写实主义与东方写意的美感,摸索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全新雕塑之路——写意雕塑。

          吴为山介绍:“在20世纪以来西方写实主义、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西方现代主义和美国当代主义这些多元艺术思潮涌进下,中国自己的艺术形式、语言渐渐被淡忘了。因此我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在吴为山看来,中国的诗歌、文学、书法、绘画、戏曲等都充满了“意”,“意”是一种意象。中国写意艺术,源自天象地脉的造型意象,合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表现为象、气、道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它的表现智慧和创作过程,它的思想性和形式特征,皆是东方精神的形象对应。“通过写意把神和意表现出来,这是中华民族审美的美学特征。我提出写意雕塑,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肯定、一种觉醒、一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艺术形象之于艺术,犹如精神之于人;精神之不足,则形象之不立。 ”对吴为山而言,形象即心印,心印即精神。

          吴为山非常注重对生活对象的感受,并且善于将感受渗入作品中。在他看来,“写意雕塑”注重“神”的写意,集中体现在对瞬间表情的捕捉,并把这种表情理想化、夸张化、诗意化。他将对于人物的敬畏与热爱注入到所创作的雕塑之中,因此,他的作品被誉为“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49(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