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未来,“我们的乡村”

      作者:张亚萌2018-05-17 07:43: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波形板、琉璃、砖、钢)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2/2)云夕深澳里书局(木、砖) 张雷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如今的都市言及乡村,似乎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词:“乡愁”。回应5月26日将正式开幕的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总主题“自由空间” (Free space),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馆展览将以“我们的乡村”(Building a Future Coun-tryside)为主题,策展人李翔宁却不是为了追忆“乡愁”:“我们今天谈论乡村,不能只局限于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今天乡村的建筑,要回到故里又创造未来。”

        “当下建筑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即是乡村的未来发展。作为当代建筑实践的前线,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乡村建设。在这一充满无限机会的舞台上,建筑师、艺术家、开发商以及资金流一起涌入其中。 ”李翔宁认为,归田园居,是中国文人传统对居住的美好理想;在当代,居住则往往与国家政策、资本力量、基础设施、技术条件等相交织。现代化进程和技术为我们铺设了窗明几净的美好生活,然而,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乡村生活与传统的关联。面对城市化带来的千篇一律的乡村住宅,建筑师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一条中间道路,诉诸现代化的技术而寻求与乡土的联系。

        从诗意栖居到乡土制造,从文化实践到自在游憩,从社区营造到开拓创新,中国馆策展团队将参展建筑的空间和类型分为“业”“旅”“社”“文”“居”“拓” 6个板块,描绘中国当代乡村的发展趋势和一个充满机遇的自有格局。

        乡村居住问题往往与经济、政策、社区营造等更广泛的议题联系在一起;同时,乡村往往被作为城市对自然、传统和过去的想象的地点,而乡村旅游则是这种想象的载体。农家乐、民宿小镇、体验式农场、度假酒店……多层次的农村旅游产品显示出一个日益细分和成熟的市场。建筑师华黎参展的项目云南新寨咖啡庄园是一个集合了咖啡制作、生产、销售、酒店等功能的复合型庄园,它不但以砖拱形式的风貌回应地域传统,又让砖拱复合了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华黎看来,“在地建筑”的在地性不是泛地域化、符号化,而需要针对每一个场地做出回应,所以建筑也应是多样丰富的。

        今天的乡村,传统伦理秩序与现代化需求相互交织。建筑为乡村的公共空间和社区营造既提供了秩序,又赋予了包容。建筑,正在成为乡村生活中的共识,它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充满情感和机遇的共序空间。乡村也正在成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试验场。先锋的与民间的、创造的与习俗的,在此碰撞而迸发火花;它既是文化在地性的体现和对全球化的反思,也是对历史与乡村的艺术激活。在“文”这个板块下,刘宇扬的“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吕品昌的“板万村改造” 、源佳话建筑事务所的“连州摄影博物馆”等案例,都在探讨艺术激活乡村的可能性。

        张雷设计的“石塘互联网会议中心” 、绘造社设计的“淘宝村、半亩城”都在呼应李翔宁诉说的现实:“从滋养华夏文明的黄土高坡到氤氲文人画意的江南水乡,从广袤的东北黑土到隽秀的南国田园,中国当代乡村发展的大规模与多形态在全球均是前所未有的,它更孕育出了一套根植中国特质的新方案。产业筹措、村民自建、文化下乡……成千上万的乡村构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互联网、物流系统、共享经济等技术与创新,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巨大契机。 ”在乡村,劳动力回流正在发生,生产方式多样化正在发生,国家的目光也紧密看向乡村。因而乡土社会向市场社会的转型轰轰烈烈:庞杂的产业链陆续入住,基础设施快速更迭,生产消费系统日益成熟。为了满足产业需求,乡村中的建筑也发生了调整,这种改变也反映在了建筑的物理环境和形态上——建筑师袁烽设计的“云市”是一个村口聚会空间的装置,他的设计团队通过智能空间的算法和机器人协作,预置了这样一个展现全新生活方式的装置。“我们还在探索塑料改性这个课题,希望将废旧塑料变为能够为建筑生产所利用的新型材料。这是我们面对的新挑战,以此也能展现我们的能力。 ”袁烽说。一块塑料也能反映在全球化、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托举下,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紧密的城乡互动、增长的城乡混合型产业以及多元的商业发展形态——“这幅图景中的乡村以完全不输给城市的力道,糅和了以互联网作为分母之上的各种新型产业链: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社区服务等。并且,乡村以强大的劳动力和地区优势,承载着新建设的实际内容。 ”李翔宁说。“我们的乡村” ,对李翔宁而言,不仅是“乡愁” ,而是“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 ;“我们的乡村” ,对袁烽等一众中国建筑师而言,“是一种希望、是对于新技术的理解” ,也是“我们的方案为世界带来的新思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1.914(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