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回声壁

      作者:汲平2018-01-15 08:51: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偶尔作画,时入画界,愈来愈多地听到一个热门话题:谁的画价高?比如谁的画一平方尺已经两万三万,谁的画今年一平方尺又涨三万五万等等,听起来很吓人。但细心地去看,这些画儿并没有任何变化和进步,因何涨价呢?想了想方才明白,原来画价遵循的不是艺术规律而是市场规律……比方说大画家的画价要高要贵,理应如此,市场的原则是按质论价嘛,质(艺术)应该是第一位的。可是如果把这道理倒过来呢?便成了谁的画价高谁就是大画家。这就麻烦了。因为这一倒,“价”就跑到前边去,成了第一位的,成了衡量画家的尺度。于是都往画价上使劲。别看提高画的水平很难,拔高画价却很容易,想个高招儿,炒一炒,就上去了。房价不就这么炒上去的?这一来,谁画价高,谁名气大,神气十足;谁画价低,不好卖,谁在画坛上也就灰头土脸没面子。

        ——冯骥才说:“谁的画价高谁就是大画家,这就麻烦了”

        【画家者,画“价”也?】

        ■几乎所有人面对看不懂的艺术,都会发问:告诉我,它美在哪里?……的确,20世纪现代主义制造了艺术和公众的对立,结果是,越是让人不懂的,就越是艺术;相反,看得懂的可能就不是艺术。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我看来,现代主义艺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容易懂的。有谁会看不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不就是流行图片的复制版嘛!……他们的作品,不难懂呀?凭什么还要去发问:美在那里?归根究底,是因为问者内心有一个关于美的标准,眼前作品与其标准不符,所以才严重地发问。可是,你有标准,我又如何回答?不符合你之标准的,你不懂,剩下的,其实都是讨好你眼睛的东西,结果你懂了。问题是,如果艺术只涉及讨好,还研究艺术干吗?人们还去从事艺术创作干吗?艺术魅力,不正好表现在对可能的表现力的探索上吗?所以,我建议,面对不懂的作品,最好先不要这样发问,之后,理解才有可能产生。

        ——杨小彦说“面对不懂的作品,最好不要先问美在哪里”

        【“艺术”面前要谦卑,但不要傻。】

        ■对公众来说,获取文化艺术修养较为快捷的方法就是依靠信任著名出版社的名家名作或电视上的著名学者讲课来突击“补钙”,而江弱水教授说这些所谓的学术明星大多“美言不信”。这就成了横亘在自身没有任何学术判断力的普通公众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在公众渴望易读好懂的艺术入门指南读物的同时,是大隐隐于市的专家教授对艺术普及的不屑。高校名教授们忙着申报课题,发核心论文,连给本科生上课都不愿意,何况撰写不计学术成果的所谓“大家小书”之类的通俗读物……更多人觉得非学术之外的写作都是浪费时间,更何况此等惹人的事,最好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上。

        ——薛亚军撰文称:“学术明星包装炒作,专家教授对艺术普及不屑,让艺术审美教育道阻且长”

        【这边厢“自说自话”,那边厢“各美其美”。】

        毕玺点评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55(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