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名画遭掉包谁之过

      作者:理智2015-08-01 10:10:55 来源:中国商报

        一个在业内功底深厚、颇有影响的艺术工作者,一家全国著名美术学院的图书馆馆长,8年间监守自盗,利用其事先配备的图书馆藏画库的全套钥匙,在周末进入画库,将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幅作品临摹调色,调包后将真品送去拍卖或据为己有,涉案金额逾1亿元。

        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查明,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近10年间用自己所获赃款分别购买字画、8套房产以及奔驰和路虎两辆豪车。

        随着案件的审理,法院发现萧元的这种监守自盗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据萧元供述,他在升任馆长之后发现,这些名家画作很多都是赝品,被人调包过;而在他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他又发现,自己多年前用于调包的临摹作,又被别人当作真迹“二次调包”,换入更劣质的赝品。

        这个案件的曝光,将原本处于清净之地的图书馆推上风口浪尖。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惊天大案?引起人们反思的仅仅只是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操守,还是管理体制本身?对此,我们不妨听听业内人士对媒体是怎么说的。

        马未都(著名收藏家):家贼最容易知道漏洞出在哪里

        被告人在法庭上说自己对小钱是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是言不由衷的话,我相信他一定是从小画开始的临摹偷盗的。作为一个专业艺术工作者,有自己的著作,有自己的绘画功底,萧元走上这条路很大程度上是他对社会的诱惑不能抵抗,对社会的价值判断产生了混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博物馆系统、图书馆系统的防范显然是不严的。

        这个事件虽然不能说有普遍性,但它一定不是个个案。大概半个月前吧,北京还报道了一个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监守自盗古籍善本的案件。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先后出现这么两档子事,我想就一定不是偶然的。

        萧元这个事件从侧面也说明了一把手的权力过大,下面几乎没人能够正面去对抗他发出的指令。即便真的有这样的人,那我想也会很快被调离岗位。因此,当事人本身缺乏自律而又没有人来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文物系统的盗窃案件几乎都是外面人来作案;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手段的提高,大量国家文保资金的到位,外盗急剧减少,反倒发现的问题都是内盗。俗话说家贼难防,家贼最容易知道漏洞出在哪里。而且都是熟人之间,又是上下级之间,久而久之制度没人遵守了。

        虽然被告人要对这个事负法律责任,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管理者、参与者也是有相关的责任的。比如拍卖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一个人手里如果大量出现带有公家名章的拍品,拍卖公司就应该有所警觉。其实,核实的过程有时候并不难,一个电话就核实了。法律现在基本上不能追究它的责任,因为在司法途径中没有这样一个强行的制度。如果说我们在这个法规中有这样的规定,比如说它的非法转向合法的这个途径在哪完成的就追究谁的责任,如果有这样的法律它就很容易追究。

        董国强(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拍卖公司不是执法单位,只能听信送拍人的一面之词

        拍卖法规定,拍卖标的的持有人,即委托人,要向拍卖公司提供藏品的来源和瑕疵说明。拍卖人如果明知委托方提供的拍品来源不合法还要拍卖,那你必须要承担连带责任,我想任何一家拍卖公司也不会这样给自己惹麻烦。

        但是拍卖公司只能是听取委托方的讲述,那至于说他讲述的是不是真的,其实拍卖公司没有能力去核实,因为拍卖公司毕竟不是执法单位,我们只能听信送拍人的一面之词。

        事实上,在画作上有某某单位收藏印章标识的东西,在拍卖场上出现的几率其实是比较大的,并不少见。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历史原因,比如“文革”中间的查抄退赔的东西,当时查抄以后就被盖上章了,后来就退给个人,这种现象是有的。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拍卖公司不可能因为画上有一个印章,就怀疑他的东西是从这个机构里面偷出来的,就不去拍卖。

        巴桂茹(人民网特约评论员):凸显监管的真空

        大千世界,无奇无有。作为美院馆长,保护好馆藏真品本是其份内之责,但这位馆长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玩起了监守自盗、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起案件,究竟暴露出多少监管漏洞?

        漏洞一,门禁制度形同虚设,使馆长掉包如入无人之境。珍品在前,到手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巨大的诱惑前面,馆长脆弱的自我防线简直不堪一击,实施犯罪成为必然。

        漏洞二,专业技术不足,防范基本没有。偌大图书馆,却除馆长之外,根本没人懂美术,保管变成了点数,这就为萧元临摹掉包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美院里那么多专业人士,为何竟无一人发现赝品呢?是专业水准不够,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出来也不吱声?

        漏洞三,监督审计完全真空,让馆长掉包几无风险。这位馆长在上任之初,就发现已有人将真品掉包,但他出于私利,没有举报,而是依葫芦画瓢,自己也干起了同样的勾当。这说明无论是平时监管还是离任审计完全虚置,正是这种监管的真空,让这位馆长侥幸心理大增,进而肆无忌惮地实施犯罪行动。

        更为讽刺的是,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已经掉过包的画作又被别人当成真品二次掉包了,公家的珍品完全沦为了某些人手中的玩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55(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