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坏非遗原真性最高将罚十万元

      作者:汲平2014-11-21 17:27:36 来源:中国文物网


             破坏非遗原真性最高将罚十万元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明确,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当尊重其原真性和文化内涵,保持原有文化生态资源和文化风貌,禁止歪曲、贬损、滥用和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违反规定,歪曲、贬损、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进行有效保护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恢复原状,对责任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第五条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程度越高遗产的价值也就越高


             对于为什么必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状态,为什么要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汁原味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这些问题,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称,从某种角度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物学家所倡导的保护野生物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都意识到了原生物种的重要性。苑利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往往与遗产的原生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原生程度越高,遗产的价值也就越高;原生程度越低,遗产的价值也就越低。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程度越高,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也就越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越有历史价值。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本国遗产实施原汁原味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不在创新而在保留


             苑利称,我们反复强调对传统文化遗产实施全方位保护,目的就是想在大开发到来之前,建立起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基因库”,将那些具有原生性质的、具有文化DNA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的形式保存下来,为未来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新技术的创造,保留下更多的种源。


             苑利强调,我们应该像保护文物一样,原汁原味地保护好每一个身处原生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而不是对它进行随心所欲的改动。他称,国际社会近半个世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已经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不在创新,而在保留。保留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传统技能、传统知识越多,该遗产的价值也就越高。所以,保存或是保留有多少传统文化基因,应该成为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最基本的尺度。


             专家介绍


             苑利(1958~ ),民俗学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中日韩文化源流等方面研究。1990~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从事韩民族文化来源研究;2003~2004年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邀请再次赴韩,在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从事文化遗产学研究。主要代表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中国民俗学教程》、《从稻作文化看韩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等。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39(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