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国际文化交流的探索——以首博外展为例

      作者:汲平2014-09-01 17:18:08 来源:中国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讯 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而另一方面,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对话的障碍。各国应如何相处?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因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消除偏见和误解,有效增进理解和借鉴,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就谈到:国家之间文化上应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借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更加重视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愿同各国人民加强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繁荣。


             具体而言,文化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教育管理、新闻出版、学术研究等领域的跨文化交流蓬勃展开。其中博物馆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博物馆是对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管、研究、展览的机构,是传统文化汇聚之地,是人类文化的记忆方式之一。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从其博物馆中得到直观、快捷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博物馆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专注于呈献自身的文化。不同国家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主要向对方介绍自我文化传统,即从文化根源的角度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首博就是此类博物馆中的佼佼者。


             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是北京地区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是构建具有首都特色和优势博物馆体系的龙头单位,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其临时展览是研究与观赏北京文化与其它地区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关系的舞台。据统计,自2006年新馆开放以来,首博共举办临时展览51项,而引进的外展数量为21项,约占临时展览总数的40%,平均每1.5个月举办一项外展。这表明外展的数量和更换频率是相当高的。这一系列重大临时展览和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首博多次做为中央、奥组委和市政府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成为北京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和极具特色的窗口。(北京市文物局网站《北京市文物局2006年工作总结》)


             本文对首博举办的外展情况,从展览意向的确定、经费来源、展览时间、文物安全的保障措施、展览的题材及意义、展览的形式设计与制作、展览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希望对国内外业界提供参考,从而对博物馆间乃至国际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一、展览意向的确定


             1、展览的组织


             首博外展的主办主体为国家或者博物馆。


             第一类是政府举办的展览。


             此种类型的展览,由于是官方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驻华大使、双方国家相关政府官员一般都出席开幕式。展览均以介绍该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文化遗产地作为内容。不但加强了政府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而且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谊。具体有以下组织方式:


             (1)外国政府组织的展览。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隆,许多国家希望中国民众了解其民族文化,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增进了解和友谊。自2005年中国与法国互办文化年活动之后,2006中国意大利年、俄罗斯国家年、中印友好年、2007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西班牙文化年、2007-2008年中国希腊文化年接踵而至。配合以上活动,相关国家在首博举办了《意大利遗产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体验展》、《从莫斯科到遥远的地方——俄罗斯艺术摄影展》、《太阳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辉煌》、《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摄影的诞生—一项法国的发明》、《维利•罗尼眼中的巴黎》、《现代希腊艺术的经典回忆》、《希腊奥运服饰展》等展览。此类展览内容由外方确定,展览增进了国人对相关国家文化的了解。


             (2)互换展览。通过向相关国家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让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同时,积极引进各国、各地区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使我国人民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如引进《美洲豹崇拜——墨西哥古文明展》后,首博赴墨西哥举办《中国古代观音造像艺术展》;2006年,中英两国领导人和两国博物馆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承诺将各自的瑰宝和技艺带到对方国家展出,并开启一系列其他合作项目。2007年3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展》后,大英博物馆同年9月展出陕西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非首博与其互换,但促进了更广范围的互换)。兵马俑出征英国后,还将转道美国洛杉矶、圣路易斯安娜等地进行巡展 ;《传统与风情——越南铜器展》是中越两国交换展览项目的第一步,在奥运会结束之后,首博也将选送馆藏精品赴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让文物精品成为两国友谊与文化的使者。


             (3)我国政府组织涉外题材的展览。如2006年6月23日-7月15日,为纪念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国政府与22个阿盟成员国合作,在中国举办阿拉伯艺术节。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期7天的《 “芝麻开门”——阿拉伯艺术展》在首博拉开帷幕。又如文化部主办的《四海一家——第三届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则是相约北京2008文化部奥运重大文化活动项目。


             (4)外国政府单方举办的展览。除了以文化年形式出现的国家之外,有些国家亦在首博举办该国文化展览,旨在介绍该国文化。如智利举办的《马普切智利的起源》、越南举办的《传统与风情——越南铜器展》等。


             在首博引进的21项外展中,上述政府间举办的展览达13 项,是首博引进数量最多的展览。从中可以看出,首博不仅致力于展现北京乃至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通过积极服务于现实生活中当前国家的文化交流,与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相称,实现博物馆沟通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的社会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2007-2010年期间国家博物馆在进行改扩建工程,国博的缺位是政府间外展由首博承担的一大缘由。一旦国家博物馆开放后,估计这种政府间的展览将主要由其承担。首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未雨绸缪,准确定位,转换角色。


             第二类是博物馆组织的展览。除了国家主办的展览外,首博也组织了若干外展,为促进国内外馆际之间的业务交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1)引进国外一些成型的展览,例如《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展》原在韩国展出,《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原在世界各地展出,而《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原在广州美术馆展出,《传统与风情——越南铜器展》原在广西展出,得知以上信息后,首博主动联系,引进了以上展览。


             (2)把握时机,确定意向。首博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展厅整修、其文物撤展之后,抓住时机,经双方协商洽谈,举办了法国《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得知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拟举办《百年奥运海报展》,首博主动联系,促成在我国先期举办《凝聚世界的艺术——百年奥运海报展》。

             (3)接受捐赠,举办展览。美国甘博中国研究基金会将有关照片资料捐献给首博永久收藏,首博为此专门举办了《风雨如磐:“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 1908-1932年中国摄影展》。

        首博作为北京市的一个对外窗口,不仅要承办好政府组织的展览,更要在馆际之间的展览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异彩纷陈的外展为我国博物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还增强了与国内其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陈列馆开馆庆 ——举办馆长、所长论坛》,湖北省博物馆网页)


             2、展览的辐射


             以上展览中除了一次性展出之外,有些展览则采取了巡展的方式。同一展览到多个地方巡展,显然可以扩大受众数量,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例如卢浮宫珍藏展又前往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澳门艺术博物馆网页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吴卫鸣:序)《“两段旅程,同一目标” 摄影艺术展》在首博首展后,又在西安、昆明、厦门、上海、广西、香港等有泰国领馆的国内多个重要城市相继举办。展览所表达的加深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两国的友谊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共同心愿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又如《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在首博展出后,应河南博物院要求,再次赴河南展出;《凝聚世界的艺术——百年奥运海报展》后又在天津展出;《意大利遗产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体验展》在北京展出后,又移师南京。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67(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