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赵丛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国际化视野和卓越的项目执行力,成为新一代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地标设计的代表人物。从北京冬奥会会展会议中心到上海凯迪拉克中心,从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到雄安展览馆,他以一系列国家级重点项目为载体,用建筑语言书写着属于时代的空间篇章,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精神与专业担当。
赵丛2011年5月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并于2013年5月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系统的学习让他同时具备了国际化的设计思维和科学严谨的逻辑方法,也使他在设计理念上形成了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综合视角。在学习期间,他深入研究了可持续建筑、空间心理学与人居环境关系等方向,对“建筑应服务于使用者、融于环境”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硕士毕业后,赵丛回到国内,先后在中国建筑集团、晋思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及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从项目建筑师到高级设计师,再到设计总监,他的职业轨迹几乎涵盖了建筑行业的全链条。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使他在建筑规划、空间组织、室内设计以及施工落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赵丛不仅具备优秀的设计思维,更具备统筹协调多方团队、推动复杂项目顺利落地的能力。
在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赵丛主导并参与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筑项目。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北京冬奥会会展会议中心的总体设计与实施工作。作为国际重大赛事的配套场馆,该项目在设计中需要兼顾赛事运营、会展功能、安全流线与品牌展示等多重需求。赵丛提出“功能为核、形态为体、体验为魂”的设计理念,使场馆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呈现出简洁大气的空间秩序和鲜明的建筑语言,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与现代建筑精神的统一。在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会展酒店室内设计中,他将冰雪文化与地域特征相融合,通过自然光线、材料质感与空间层次的控制,营造出兼具艺术美感与舒适体验的度假空间,成为冰雪旅游区的地标性建筑。
在商业建筑领域,赵丛主持的迪士尼陆家嘴旗舰店项目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旗舰级展示空间,设计必须兼顾全球品牌标准与本土文化特征。赵丛通过空间叙事、灯光氛围和情感体验的设计手法,使建筑成为城市中连接品牌与公众的文化场所,开业后获得业界与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他主持的广州越秀会展中心与上海博华大厦项目,以灵活的空间布局、绿色节能理念和前瞻的城市功能整合方式,展示了新一代会展建筑的创新方向。这些项目兼顾功能性与展示性,反映了城市会议经济与商业空间融合的新趋势。此外,赵丛还主持了上海凯迪拉克中心、深圳华侨城大厦及雄安展览馆等多项重点项目,这些建筑以城市公共功能为核心,兼具文化展示与社会服务属性,体现了他在综合性建筑设计中的统筹能力与创新意识。赵丛始终坚持“设计服务于场所、空间服务于人”的核心理念,重视项目的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特征,注重建筑与城市环境、地域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他善于在设计中平衡功能与美学,使建筑既具艺术表达力,又能满足多元化使用需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业内专家评价认为,赵丛属于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新生代建筑师代表”。他的作品不追求形式上的浮夸,而是强调建筑与环境、文化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他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人本”理念,倡导建筑应成为沟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媒介。赵丛曾表示,好的建筑不应只是地标,更应是承载情感与记忆的空间,它需要在功能之外,传递出温度与人性。正是这种深厚的人文思考,使他的建筑作品在审美之外,更具文化感染力和社会价值。
在中国城市更新与功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赵丛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他的设计不仅服务于单体建筑,更在思考建筑如何回应城市的未来。他主张建筑师应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的公共价值。面对未来,他计划继续拓展建筑与科技、文化、品牌之间的融合研究,探索智能建筑、绿色低碳设计与数字化施工在城市空间中的更多可能性。从学术积淀到行业实践,从城市地标到文化空间,赵丛用一座座建筑诠释了中国建筑设计从功能性向综合性的转变。他的职业经历不仅代表了中国年轻建筑师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作为新一代建筑设计力量的代表人物,赵丛正以专业精神、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推动中国建筑设计迈向更高的舞台。(文: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