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型画家、画家型学者——评阮荣春

      作者:汲平2011-10-31 12:32:2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阮荣春身兼学者与画家,在当代,他是画家里面最有学问的,也是学者里面画画得最好的。



          作为一个学者,阮荣春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举凡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佛教美术、美术考古、美术教育,等,都有论文以至专著面世。他在这些领域的成就仅从他多次获得教育部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即可见一斑。其中,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南传佛教、美术考古等方面,他的研究对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但是,与一般学者从书斋到书斋不同。阮荣春始终关注着当下中国美术尤其是中国画的演进历程。这种关注,出于一个历史学家的时代感,更出于一个学者的责任感。由此,他对于当下的关注,与一般的批评家不同,阮荣春的关注建立在对民族古老文化传统延续的使命感之上。这使他的关注多了一分历史的厚重,少了一分批评的浮泛;多了一分文化传承的担当,少了一分迎合当下的功利。他对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尖锐意见,使他的画学思想独树一格,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位及画风趋向》一文中,他提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是处于“低潮”,他指出,其源头在于新文化运动中批判清初“四王”绘画传统之时,把石涛的“浓重粗野”奉之为新的传统而继承发扬,而这也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主流画风,其主要代表就是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等人。他说:“从辉煌期山水画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所以成为山水画大师均具备三种能力:一、造景造型能力;二、用笔用墨能力;三、营造作品气韵能力。”而上述四位大师,则没有一人兼具此三种能力。言下之意,他们没有一个能望古代大师的项背。



          而在《我的审美取向》一文中,他更把矛头公开指向当前画坛:“画面绽露出浅薄的功底,急躁的情绪;一些作品墨色浓重,用笔粗率,锋芒烁烁,大有气势压人的感觉。这类作品,无异于‘大喊大叫’。”



          他强调:“可以断定,中国画朝着这一方向走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画的发展必须纠偏!”



          至于如何纠偏?他给出的药方是,以“三气”为主,辅之以“三韵”:



          提倡“静气”,以针治功利心切的急躁心理;



          提倡“文气”,以针治不学无术、传统素养贫乏之病;



          提倡“正气”,以针治招摇撞骗、拉帮结派,以及马虎草率之风。



          “三韵”是:墨韵、神韵、气韵。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善于造景创境,即使层峦叠嶂,而仍无逼迫拥塞之感,境界深远辽阔。高远者不迫人,深远者不慑人,平远者不单调。陈池瑜点评其画曰:“《山高水长》,山石耸立,错落有致,画面山石景物分三层,由云气和溪流将其分割,层层向上推移,富有节奏感。由于山石造型多以近似长方型矗立,且正向观众,给人以中正磊落、刚直豪壮之感。长卷《峡江清流图》,境界壮阔,气势宏伟,千岩万壑,江流峰涌。给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宏壮之美感享受。这二幅代表作可谓气势相生,形质俱佳,是目前山水画创作中的可喜收获。《春山行旅》将近景中的山石树木质地作较细致刻画,而远山云雾则用淡墨轻敷,造成虚实相间,生气灌注的艺术效果。《高秋橙染》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主峰中立,画的左边云水相接,虚淡清雅,右侧用黄色表现田野庄稼,增加画面色彩对比。”



          笔力雄健,墨色浑融,境界清俊,气韵高逸,风格儒雅,趣味平和,乃是阮荣春绘画的追求。他身体力行地把自己的绘画思想落到实处,他期望不仅以自己的理论,更以自己的实践来影响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这注定是一条有争议的路,也是一条漫长的路。中国画的发展,需要争议,需要不同的道路,尤其需要阮荣春这样的学者型画家、画家型学者。



          黄格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61(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