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到渠成,道法自然

      作者:汲平2011-03-18 21:17:1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早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就产生了采访何水法先生的念头,这种念头来自我与何先生在人民大会堂的一次失之交臂,当时我正大会堂门外为进入会堂出席开幕式的委员拍照,当我刚刚为著名歌星韩红委员按下快门,忽然,一个“美髯公”在我的眼前闪过,我移开相机看到他的胸牌上写着何水法三个字,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花鸟画家何水法!此前,我不止一次地从书画界的朋友那里听到何先生的名字,只是无缘见面。想到这里,我急忙收了相机去里面寻找。但,这时何先生已经汇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进了会堂。

            一年之后,春风又至,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如期举行。为了能采访何水法先生,我提前从一个在“浙江人文大讲堂”做栏目主持的朋友处要了何先生的电话,采访何先生的愿望终于实现。

            何水法祖籍人文荟萃的绍兴,出生在钟灵毓秀杭州。他的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面镶美髯、举止粗犷,如果不听他一口地道的杭州话,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浙江人。

             一年不见,何先生风采依然。采访话题首先从他此次参会带来提案开始。何先生说,他这次参加会议带来了5份提案,其中一份令他最为满意的就是,他提出为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60华诞,建议为我们的56个民族征集绘制各自的民族之花。他认为,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也应该有各自的民族之花。建国60年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因此用56朵民族之花来欢庆祖国的60周年生日,是一份十分有意义的厚礼!

            何水法的言谈中,流露出了对伟大祖国和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这份精心准备的提案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份提案中,既能看出一个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又可以看出一个花鸟画家的职业敏感和灵气。

         欲变前人之法

            在见到何水法先生之前,我一直对他的名字“水法”二字感觉十分好奇。何水法先生说,父母之所以给他取“水法”这个名字,是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生辰八字,他五行缺水。没想到,正是这个名字居然决定和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水法”二字恰恰表现了他的花鸟画追求风格——水到渠成,道法自然。

            何水法走向职业画家的道路,完全是顺其自然。童年时代,他就开始学习绘画,当时学习绘画没有其它目的,完全是出于天性和对绘画的热爱。1968年,他拜著名画家陆抑非为师,其后,又先后师从谢稚柳、唐云、陆俨少、沙孟海等。

            在中国画的艺术殿堂里,何水法从工笔入门,继而转入大写意。在明清画家中,他对八大山人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是一方面要固守传统,另一方面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传统的功力,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出于这种观点,何水法在博采众长之后,开始了他的创新之旅。在何水法看来,中国古代的花鸟画,从宋、元、明、清以来,一直都是从“简”一路,正如清人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经过近40年的探索,何水法在总结前人花鸟画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追求花鸟画的全景式构图。

            对于何水法,美术批评家徐恩存这样评价:何水法的花鸟画,文化意蕴厚重而表象轻灵,且富于神韵,笔与墨、墨与色、水与墨之间,法度与自由之间,理性与直觉之间,被流动的生命气息所贯通,意象因而生机勃勃,即灵动含蓄、苍润浑厚、气象郁勃,充溢着乾坤清气,成为花鸟画的有意义的突破,无疑,它标志着当代中国画风的某种转折。 

             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何水法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崎岖的求索之路,这条路虽然崎岖陡峭,但何水法并不寂寞,1946年出生的他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一路走来,他画笔下的每一抹春色都表现了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在这条路上,他且歌且行,且行且歌,用一支浸润着西湖灵秀之气的画笔点染了一路的春色,这春色不仅点缀了百花齐放的艺术世界,同时也点缀了共和国的盛世华章。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49(s)   8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