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性思维才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杨晓阳访谈

      作者:汲平2011-04-03 18:28:43 来源:文化艺术报
        杨晓阳院长不但是一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更是新一代的美术教育家、领导者。
            1994年,杨晓阳开始主持学院工作,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美院院长。十余年来,他带领西安美院全体教职员工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狠抓教学管理,科学引进人才,使这10年成为西安美术学院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十年,使西安美术学院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美术院校。杨晓阳执政西安美术学院的十年,是他独创性地提出其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的十年,被称为“杨晓阳现象”。他对美术教育理论和建立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体系有独到的见解,强调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地方特色、个人特色。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的目标,并在经过数年探索和实践后,将“中国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他将西安美院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设想等等,无不体现出他作为西安美院领导者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视野。日前,带着崇敬的心情,记者对杨院长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1994年以来,您在办学思路上提出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观点,请您谈谈您的思想来源?
            杨院长:首先,“大”是中国人口多,但受美术教育的普及率太低。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提高国人的艺术水准,就会形成越建设越破坏的局面,这是没文化的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浪费。经济建设要与文化艺术同步,如果与文化艺术不同步,其建设就是短命的、不积极的、不适用的,也没有长远的价值;另外,我国目前艺术教育太不发达,人们没有艺术思维,缺少创造性;中国人口这么多,美术学院又如此少,应该把美术学院办大,让更多的人来学习,所以我主张办大美院,为国家多培养艺术人才。人是精神动物、是感情动物,若没有对美的追求,没有一个美的环境,其生活质量是不可能提高的,所以我主张大美术。大美术如何实现?只有通过大美院,让美术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人去做美术的事情,这样,整个民族受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数量才能提高,在数量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质量。中国的现代设计在深圳,广东美院离深圳很近,但深圳设计的半壁江山是西安美院的学生,若没有这些学生,深圳的现代建设也成不了气候。实践证明我们的办学思路是正确的、成功的。
            记者: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长、当代著名画家,您是如何处理艺术家、教育家、领导者这三者之间关系的?
            杨院长:这三者其实是一体的,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边作画一边处理行政事务,反而是所处理的行政事务越丰富,处理画面的把握性就越大,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这种思维就越活跃,反过来在行政工作中就越有创意。很多人以为处理了行政工作就没时间绘画,实际上不是这样。中国人处理事情的方法跟西洋人不同,西洋人绘画,坐在画架前打开灯光让模特坐好,看一眼画一下;而中国人是在所有时间里目识心记,熟烂于心,对发生的事物,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手底。在画时,形象早已经在纸面上。在画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把它显现了出来。实际上,对于形象、对于造型、对于构图、对于笔墨,随时都在练习。做行政工作也是一种锤炼,与绘画一样,行政工作哪个先哪个后跟绘画的那一笔一划的先后是一样的。纸上布局跟学校布局也是一样的。学校布局有建筑布局、绿化布局;用人上有人缘的布局、干部的结构,这与画面一模一样,所以,行政和艺术完全一样。如果每天只绘画无行政工作,我便感到今天无任何体验,无任何新感受。行政工作是各种各样的,它会不断激发人采取新措施、新办法,而这种办法与纸上也是一样的。在纸上是单调的,而在生活中是非常丰富的。处理事情实际上是在体验生活,这种体验与处理事情的多少有关,处理事务越多,体验越深刻,处理事务遇到矛盾越大,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大。中国人讲“功夫在画外”,功夫在画外不只是读书;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毛泽东也曾经这样说过。那么,什么是体验,在农村画农民是体验,当官遇到各种矛盾、各种嘴脸、各种事物,难道不是体验,这种体验丰富、深刻、难解。党要求高校领导要成为教育家、政治家、艺术家,这比画外艺术要深得多。工作已经给你提供这种体验,但如果这种体验不深刻,画出的画就不一定很好。而做行政工作比绘画要复杂得多。有人问我,做行政工作这么多年来,你不感到烦吗?我说,烦什么,我这不正想体验生活吗?刚好,找上门来。所以,我经常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在谈事时,我照样绘画,在绘画时,照样与别人谈事,照样处理行政事务,一边接电话,一边签字,这是一种长期的集为一体的训练,这种训练到最后互不干扰,且相互促进,所以这三者是一体的。




            记者:西安美术学院能发展到现在,与您的正确领导有很大的关系。有人说,没有你,就可能没有现在的西安美院,请您谈谈个人的领导艺术。
            杨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发展到现在,是与我校全体教职工分不开的,也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分不开。在个人的领导艺术方面,我认为,作为领导,首先要有一种精神,就是要有一种不断做事的精神,不断克服困难的精神,要变逆境为顺境,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可能为可能,敢为人所不为。很多事别人认为不好做,但是自己要通过思考,通过自己的辩证思维,把劣势变成优势,直至把事情干成。比如说,我们住在西安,感觉西安封闭,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做学问是需要封闭的;创作也是需要封闭的,因为只有封闭才能向上,所以西安的封闭是优势。这样就充分地发挥想象,把不利的方面转化为有利的方面。我作为一个画家,又作为一个画家领导,处理事务的办法是不按照教条,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尊重实事求是,并激励一种奋进的精神。把别人看来的所谓“劣势”,辨证的思考使之转化为优势。但并不是一种很盲目的蛮干,而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工作状态,这样才会激发出一种出奇制胜的、一种充满智慧的动力,这种智慧和动力也是我经过20年来的工作和实践及大量的事实酝酿和求证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作为一个领导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表面,是一种工作状态,其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核心的东西。
            其次是人格修养。人格修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现实中;另一方面是经过自己的修养、修炼、学习而不断提高。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非常重要。想做一个正确的领导和有智慧的领导,必须有一个高尚的人格,有品位的人格,有吸引力的人格,有凝聚力的人格。这种高尚是靠自己修养的,这个凝聚力、吸引力不只靠天生的一种遗传,还要通过学习、通过积累、磨炼,通过先天、后天结合才能生发而成。人格和精神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有矛盾的,怎么处理好这个矛盾,我觉得这就需要一种境界和认识。有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为自己获取利益,有的人是不考虑这些的,我认为自己属于后者。名、利我都有,但这都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只是努力进程中、跑道之外的事情。如果有了,我也不反对;但是没有,我照常跑我的路,只要有这个跑道,我就能跑步,前面有目标我就去冲刺,这个跑道之外有无掌声,我不管它。一个人是为掌声去跑步,还是为创造成绩去跑步?两个本质是不同的,虽然其表现状态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没有人格修养,就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滑向名利为其目的。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是对社会有害的。所以,作为个人,对名、对利一定要平淡,有时候的争取,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探索,会让人混淆了是为掌声还是为创造成绩,有时也会让人误解,无论是掌声、骂声,还是猜测都不要去管它,因为人没有那么多精力。总之,作为领导者,人格修养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作为一个领导要有理论。考虑或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理论根据。在探索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边干边总结。作为一个领导,并不像是在宣纸上随心所欲地画,其责任感决定了他必须要有理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理论,是不能说服人的。画画与行政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画画是个人,工作是集体。所以工作必须要有一种理论,有的画家画一辈子可以没有理论,可以凭自己的感觉,但做工作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理论,若没有理论,没有普遍性,就无法说服别人。
            第四,周密计划。无论做什么事,要进行周密计划,比如我决定了要做这件事,其道理已经想通了,已经有理论了。这理论往往还处于一种感觉状态,还需要思辨并落实。这样,我就开始做计划,开始考虑做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到达最终目标又会是什么情况,然后又怎样达到这个目标,每一步都要做详细的计划。而计划必须是纵横的、完整的。
            第五,要有示范能力。作为领导,是让大家去做,要有示范的能力,而且要善于示范。比如说把某个计划做成了,需要大家来执行,但大家都认为做不成,怎么办?那就自己下手去做。先把这件事做成,做个示范让大家学习。
            第六,要反思、总结。这件事做完之后,有做得好的,有做得不好的。做领导的一定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论在教学上、在干部工作上,还是大的工程上、大型活动上,都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记者:主持西安美院工作以来,遇到困难或棘手的问题时,您是如何处理的?
            杨院长:首先要有大局观。西安美院是国办学校,所以美院遇到困难,或难以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出现上级误解的问题时,从上至下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包括国家的、学院的和所有师生的,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要有大局观,要慎重对待、冷静对待;其次,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先讲人格,再讲技巧。在人格方面要有一种博大的胸襟,要看清问题的本质,不要因个人得失而做出影响大局的决断,要有忍耐精神。我们要知道再纷杂的矛盾,也会通过时间的沉淀变得很清澈,这个过程就需要一种“忍耐”精神,沉默是金,这本身也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技巧,但所有“技巧”的前提是要有大局观;再次,要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和充满辩论法的艺术思维来解决问题。其实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只要你经过充分和冷静的思考后弄清了它的本质,一切就好办了。我太爷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鸟,一只鸟是巧嘴,从1数到10很伶俐;另一只鸟虽然嘴很笨,却很简洁,那就是二五一十。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其实处理很多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抓住的本质,那么处理起来就很简洁、很有效率了。
            记者:西安美院现在涉外交往也比较多,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杨晓阳:涉外交往靠的就是实力,包括经济上和学术上的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交往中的话语权。过去我们国家比较穷,在涉外交往中基本上是被动的,好像经济落后了连艺术上都丧失了话语权,这本身就是个误区。西方人拳击没有什么花招,靠的就是实力;而中国的武术却往往是小个子能打倒大个子,这就需要实力加技巧。在西安美院,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涉外交往,日本人偶尔请我们去交流,我们也往往处于被施予的地位,没有什么平等可言。现在我们的各个方面好起来了,在对外交往上也实现了平等。或许我们的综合实力不比欧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若干个强项,从点上进行突破。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的也很成功,这是个实力问题,也是个思路与技巧问题,经济上相对的滞后,不能代表我们文化上就是落后的,这是一个已经得到求证了的观点。
            记者:作为一位艺术院校的领导,您认为艺术性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杨院长: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领导艺术的核心是全局观。我在关于“大写意”的论述中,曾提出“十观法”,中国绘画的观察办法是“散点透视”法,就是从不同的点观察物象,而西洋绘画,则是焦点透视法,也就是从一个点来观察物象,所以,中国绘画较之西方绘画更能体现出物象的方方面面。一座高山,它是一个立体构成,有光明与黑暗两个方面,再拖上一道长长的阴影,加起来黑暗的一面超过光明的一面,你站得高一点、远一点来观察,明暗各半,差别不大,如果你站在暗的一面观察就会觉得黑暗一片。作为一名领导者,从美术范畴的思考中会得到什么启示呢?那就是处理行政事务过程中的全局观。你不能以点代面,也不能只重表象,而应由表及里并换位思考,这样才不会做出一些片面的判断与决策,明暗并存很正常。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3(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