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发音隐藏的 智慧

      作者:汲平2014-02-17 15:06:1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汉字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哲学美。


           如果说汉字字形造就了书法美,而字音则暗含了音乐美。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汉字的音乐美不仅体现在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读音上,还体现在与现代科学相印证的表情性和表现力上。


           讲座名称:《读字》——发现汉字之美  地点:首都图书馆


           主讲人简介


           聂 晖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书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重庆书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与谢飞东共同撰写出版书法文字学专著《读字》一书及《造化心源——聂晖诗书画集》等。


           我们解析一下汉字的读音之美。首先汉字有音乐之美,体现在它的声与韵。


           中国汉字的读音和西方语言的读音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发声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发音是平调的。


           在作诗填词的时候我们讲究平仄,这是中国独有的,使汉语发音特别抑扬顿挫,就像中国的王者之器——古琴,古琴的主音就是天音、地音和人音,而人音就是可以变调的,通过吟、猱、绰、注来变调,非常丰富,表现力非常强!


           发音秘密·情绪


           发音表情 暗含文字本意情绪


           汉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发音极具表情性。


           表情性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发一下“甜”和“苦”,这是表达味觉的,我们先一起来发一下“甜”这个音,然后凝固住你的表情,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可能你并没有情绪的什么变化,无论是在愉悦还是非愉悦的状态下,但是你一发这个音,你的嘴角就自然往上翘——“甜”,发这个音它带来微笑的表情,嘴角朝上。


           然后我们再来发一下“苦”这个音,这个嘴角就朝下了,小孩子哭的时候嘴角就往下的。我们画人物画的时候,画笑的表情嘴角就是往上翘,生气的或者是哭的表情时候嘴角就往下画的。而现实生活中,甜给人的感觉是愉悦的,而苦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愉悦的。


           我们再来看这一对——“笑”和“哭”。我们来发一下笑这个音“笑”,嘴角怎么样?往上翘的,而发“哭”时,嘴角就往下落的,这个表情它自然就带动你了,你现在并没有想要哭,但是你一发这个音的时候好似就有这种哭相了,这个很有意思。


           我们看这一对——“美”和“丑”,我们发“美”这个音——嘴角往上。再发“丑”——嘴角又往下翘了,而美给人是愉悦的感受,丑给人是不愉悦的感受。


           即便打电话  也能感觉到对方情绪


           发音时可能我们并没有带上这样的情绪,但是发这个音它就带给我们这样的表情,这个就是汉字具有的特殊的表情性,所以我们说话表达或是在朗诵的时候这个情感就很容易带入,因为我们的发音已先天带有相关的表情了。


           所以,现代礼仪要求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虽然对方看不见你的微笑,但能从你的发音中感觉到愉悦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就要多说甜甜的话,让自己愉悦,也让别人高兴,少说丑恶的话,弄得大家情绪不好,要为世界多带来些美,多传递正能量!


           发音秘密·科学   “酸甜”发音  气流正好冲击感知器官


           第三个特点,发音极具表现力。这个表现力和表情性似乎有点儿相似,但是它有区别。表情性是给我们带来的表情上的变化,而表现力则不同,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体验性的东西。我们发一下“酸”这个音。


           “酸”,你们感觉气流在口腔中冲击的是哪个部位?对,舌头的两侧。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口腔中,对“酸”这种味觉最敏感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的两侧,而我们发这个音的时候,就正好刺激这个部位,所以,当我们发酸这个音的时候常会有分泌唾液的感觉。


           我们再来发“甜”这个音,刺激的是哪个部位?对,舌尖这个位置,现代医学证明,对甜这种味觉最敏感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而我们发这个音的时候又正好刺激这个位置。


           我们再发“苦”这个发音。对,舌根,这个刺激的就是舌根这个位置,而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比如说吃苦瓜或者喝黄连水的时候,我们记忆当中最苦的位置也在舌根。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头根部。


           我们再发“辣”这个音,辣,刺激的是舌面,有时候小孩子吃得太辣,会把舌头伸出来用手去扇,就是因为舌面对辣味的这种敏感度是最强的。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古人真的是好了不起,那个时候科学不发达,并没有证明哪个部位对哪种味觉最敏感,但是他们流传下来这个发音却又如此吻合,使我们的发音与味觉直接相连。


           我们刚才举的是五味,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来”和“去”这一对。


           我们来发一下“来”这个音——来,我们发这个音的时候舌头向里,卷起来的,而我们说来时,表达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呢?是向里走。我们再发“去”这个音,“去”,气流是往外冲的,是出去的,而我们说去时,正好是要表达出去之意,这发音的气流去向与我们要表达的意义又是如此一致!


           所以我们在读这两个字的时候,它的意义似乎就自然隐含在里边了。


           我们再看这一对——驾驭。驾,气流往外冲。而驭呢?是收住的。小孩子骑在父亲的背上玩骑马这个游戏的时候,经常嘴中唠叨的“驾”,就是快跑啊,向前冲啊。乡村里边叫骡马停下来是用哪个字?驭,对。驭,快停下,发“驭”这个音时,气流就顿在这里,慢慢收住。而“驾”气流是往外冲的,这和它表达的意思又是吻合的。


           我们再看“轻”与“重”,发“轻”这个音的时候气流往上的,轻,感觉到里边的发音部位是往上提的,而“重”,就是向下沉的。大家还可以去总结,比如说升、降、上、下等等,非常有表现力……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也有专家建议少数汉字可适当再简化。对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最好办法是使用简体字、认识繁体字。


           就汉字的发展演变来看,它受两个因素支配,一是实用性,二是艺术性。因此,我们将之概括为“文字之变在两翼”。


           就实用性来说,也有两个方面,一要表义准确,二要书写简便。为了表义准确,就会让汉字越写越复杂,因为越形象越具体越准确,比如说今天我出门去打猎,我发现了那个山上有老虎,很危险,告诉大家别去,那就写一个“虎”字吧,肯定是画得越形象、越栩栩如生越好。但是这就很麻烦了,可能我画了一天才画出一只老虎来。所以说实用性还有第二个因素就是书写简便。


           这种繁化和简化是汉字发展中的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有许多简化字源于古代的简化字,如万、无;有的简化字源于草书,如学、书。


           但有一些简化字是用万能替代符号“又”去替代声旁、形旁,如鸡、凤、双、聂,这就打破了字形字义的联系,损失了文化内涵。因此,为了书写方便,识读准确使用简化字;但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应该学习、认识繁体字。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68(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