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宏志的《长城万里图》(1993年1月《走向世界》杂志)

      作者:汲平2012-05-25 16:43:4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乔良  姜凡振

          八十年代末,在中国“世界之最”的记录簿上,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创举:《长城万里图》。作品长633.6米,高2米,由660个主轴组成,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件中国画。
          由山东画家李宏志创作的《长城万里图》,从问世至今,曾在北京、济南、郑州、广州等地展览,引起轰动。
          人们无法想象,这有宏幅巨制竟会出自一位即便是身着西装,依然朴实敦厚、老成持重如同太行山山民模样的中年汉子之手。李宏志凭着岩石般的坚毅和倔强,沿万里长城徒步跋涉4个月,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行进3500多公里,连续作画3年,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把日日夜夜魂萦梦绕的长城梦,变成了现实。
          对于中国,或对于世界,长城早已不再是一道屏障,而几乎成了一种纯粹的象征。李宏志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世界之最”的规模,呈现“世界之最”的雄姿,这就够了。剩下的,留给所有的黑眼珠、黄眼珠、蓝眼珠们去看,去想,去评判。
          《长城万里图》是一幅有大气魄、史诗品格的力作。当置身作品之前,就会被一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不论其气韵追求、构图布局、还是笔墨、线、色的运用,都有独到之处。
          李宏志以鸟瞰式陈设布势,在散点透视的运用上,相对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表现自然形体和空间。并有意让黄河占去大量篇幅,使黄河和大山如两条巨蟒扭缠在一起,裹着长城蠕动。动静对比,虚实相声;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浑厚的笔墨,恢弘的气势,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素质。
          在长达633.6米的巨画面前,或伫步,或移动,或近瞧,或远看,都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气的震动、热的摇撼。从痛饮狂潮的老龙头开始,经山海关、居庸关,越八达岭、金山岭,过喜峰口、古北口,入黄土高原,穿大漠戈壁,出嘉峪关,跳玉门关,直抵敦煌莫高窟......一路来墩台翘矗、峰峦雄浑、梯田层叠、阡陌纵横、井架林立、车水马龙,春风秋雨、夏日冬雪、淡霭浓雾、晨露夕照,浓缩进人们的眼底,摄动起人们的心魄,而这仅仅是画面。在画的上端,是用真草隶篆多种字体,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边塞诗词等为内容的洋洋数万言的通栏长题。再加上嵌于画边画角的150余方朱红地名印,全画犹如展读华夏民族的一部千年长史。
          古代,我们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因为李宏志的不懈努力,我们又有了《长城万里图》,《清明上河图》才几丈长,而《长城万里图》有600多米长。这是李宏志的光荣,也是这一代人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1993年1月《走向世界》杂志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