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

      作者:汲平2011-05-25 12:57:0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导语:他坚持传统的回归,但他并不墨守成规。 (但这是一种新的传统,不是沿袭一种旧有的传统模式。) 他的画面细致入微,但他的视力并不好。 (是我想象的那种…去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人们在他的笔下感受到了女性的美, 但他却不认为自己画的是美女。 (我画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女,那种双眼皮,大眼睛…) 敬请收看《书画名人录》——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 1、解说:2003年8月,经过一年重新装修的中国美术馆再次开馆,开馆后的第一个大型画展命名为《开放的时代》,这个展览汇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画坛上众多杰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其中有一张工笔画作品《秋冥》,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视线,因为这张作品在十几年前就在很多艺术杂志上发表。很多观众也正是通过这幅作品,知道何家英这个名字。 (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带我们来到展厅,介绍《秋冥》这幅画) 2、解说: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何家英,祖籍是河北任丘人。他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当我们前往天津拜访这位画家时,他的热情和平易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我们介绍了《秋冥》这幅画的创作构想和他近期的一些创作。 (何家英拿出他的画册一张张讲述)(何家英在教室给学生指导) 3、解说:何家英可以说是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在天津读的大学,又在天津留校任教。他的童年充满天真和顽皮。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到郊外的河塘去摸鱼、抓螃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内向、敏感的气质开始显现出来,昔日的水塘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大楼。而大自然的秀美却深深地印在了这位少年的心里。 (作品《秋冥》) 4、解说:也许《秋冥》这张作品正是在某种意义上传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秋天的树林里安静而赋有诗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谈的忧愁,一位白衣少女促膝而坐,她在冥想什么呢?相信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何家英访谈:“我是渴望一种传统的回归,但这是一种新的传统,不是沿袭一种旧有的传统模式。…一些传统优秀的东西不能失掉。” (古代工笔画作品) 5、解说:在中国绘画史中,工笔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到了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随着宋代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工笔画开始走向边缘。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工笔画几经沉浮,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复兴的曙光。在这个当代工笔画的复兴潮流中,从学院出生,受过素描造型训练的一代年轻画家成为主体。何家英就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 (何家英工笔画获奖作品) 6、解说:在何家英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从以前的政治和社会性主题,向人性的更深层发掘的痕迹。如1983年创作的《山地》和次年创作的《十九秋》,前者真实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后者表现了质朴无华的农村女子的青春之美。这种凝重的美与矫饰、造作的舞台美相去甚远,从社会学的角度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审美范畴。 (何家英谈《十九秋》的创作经过) 8、解说:1985年至1997年,何家英又创作了《米脂的婆姨》《酸葡萄》《秋冥》《桑露》等一系列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但确立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的地位。而且确立里了他以女性为题材的表现形式。 (何家英谈女性):“以女性为绘画题材,自古就是这样,都是画女性的多,因为作为女性,她是一种被审美的对象…我觉得表现女性更适合我。” 9、解说:何家英虽然在精神上强调一种对传统的回归。但他在一些技法和表达语言上却引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他是用一种现代人的目光去关照传统的。如他在表现少女的毛衣时创新地应用传统石色颜料,突出毛衣的质感,他画的女性,虽然在装束上很现代,但却保持着一种东方传统女性所特有的,含蓄、内敛的气质。 (何家英谈技法和画家修养):00:42“技法在绘画中都非常重要,…但技法不是唯一的…。”00:57古典艺术中有一种高尚的人格…“ 上世纪末期,何家英开始更多的画一些写意人物画。一方面是因为,他已从熟练地把握人物形象,上升到对人物精神特质的意向表达上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精力和视力已经不容许他有更多的“精耕细作”。他现在的视力是远视加散光,画一幅画往往需要准备两幅眼镜,一幅远视镜,一幅老花镜。只看他作品的人,很难想象,他那些娴静、清纯而又细致入微的人物是怎样勾画出来的。 (何家英访谈意境):“画写意画也欠了很多人情债…高的水平都是要讲意境的…所以你的作品一出来,别人才有共鸣。”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2(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