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超文本-网络艺术-信息与理论

      作者:汲平2009-07-22 15:08:0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前些天跟一个影迷朋友聊天,他说现在看电影越来越没劲,因为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用电影手段已经表达不出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确没看到什么激动人心的片子,相反是电影的原始功能受到重视,纪录片大行其道,很是风光了一把。同时这位朋友说起他看的一些魔术,由于观众参与,虚伪的魔术表演显得更为真实。这也许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些什么。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大批电影,致力于探讨宿命(基耶洛夫斯基,汤姆提克威)或揭示人群的疏离(王家卫)。但是这些电影多少显得有些晦涩。从观众的角度讲,晦涩意味着导演的失败,但这些电影多属"作者电影",导演的诚意不容质疑,所以更准确的讲,应该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失败了。

          而我相信,再深刻的道理也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所以不妨认为,人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加剧的宿命感和疏离状态用上上个世纪发明的电影来表达是勉为其难。实际上在我看了那么多相关主题的电影之后,仍觉得它们表达地不尽如人意并且想自己搞一个剧本。但是写来写去都不满意,直到接触超文本的概念之后,一直在我脑中徘徊的想法才得以表达,那个晚上超文本的形式让我的思维很流畅。  

          就我个人而言,思维比较跳跃,说话没条理,写出的文章肯定很晦涩,所以一直在寻求语言以外的表达方式。影象的直观性让我对电影很感兴趣。但电影不象行为和魔术那样,允许观众直接参与,主动权集中在导演手里,观众的能动性没有得到解放。没有观众的参与,任何艺术形式下的作品都不可避免要趋向晦涩。

          电脑和网络的产生让我们多出一种选择。在超文本里,下放给读者的权利虽然只有一小点,但确实是质的进步。而超文本的意义在于可以让读者用很少的脑力完成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正好符合这个快节奏时代的要求。在未来的超文本里读者可以直接成为作者之一,比如聊天室里集体创作小说,读者和作者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表达和阅读变得象聊天那么轻松。这是艺术的进步而不是世俗化。

          而为了同一个主题,各类传统艺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不再有门户之分,统统在网络的多媒体属性下成为艺术品的某个部分。伴随着网络的交互个性,观众的参与,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也开始模糊,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而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吗?没有都成为艺术家,仅仅是因为很少人能习惯用传统的艺术方式来表达。

          要澄清的是把网络艺术叫作webart不大合理,web按字面解更多强调的是网页和页面的视觉效果。叫hyperart则更能揭示网络的本质,hyper是"html"中"h"的解释,而弄清html正是艺术家开始网络艺术(hyperart)创作的第一步。实际上它很简单,一个下午就可以摆平。这也是网络之所以伟大的一个原因,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创造出魅力无穷的世界。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66(s)   8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