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批评,也不赞美

      作者:汲平2009-07-22 15:07:37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老克让我写一段对南京画家的看法,颇有些使我为难,面对一帮哥们我不好意思板着面孔说教。而且媒体一贯不负责任,我常从电视、报纸、刊物上看到很不像话的东西,将一些小角色,甚至是招摇撞骗的家伙一律以“大师”冠之:山水画大师,花鸟画大师,猴子王、牡丹王什么的,全是胡扯。南京(也就是江苏)近几十年来除了傅抱石在中国画史上作了不大不小的贡献外,至多再加钱松岩能够提到一个名字。

          南京的艺术氛围始终不温不火,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热火朝天相比,差得很远。至少近十年来,作为南京(也就是江苏)最大的艺术展览场所江苏美术馆几无尺寸之功,没有举办过一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展,更别谈承担对艺术发展的前瞻性职责了,当代艺术在这里可说是个盲区。如果科学工作者缺乏对自己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成果的了解,就肯定做不出任何贡献,而一个综合性大型美术馆缺乏对当代艺术最前沿的信息的把握,也必将落伍得一塌糊涂。我敢说,由于长期以来看不到丰富的多元的当代艺术展览,南京市民对于艺术的观念,基本上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

          说到此,自然该言归正传了,因为有关体制的问题,把嘴唇说破了也无济于事。活跃在南京的中青年画家们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灵活。他们才情十足,懂得生活,既不会为权势金钱折腰,也不会为艺术献身。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帮家伙,一个个活得脸色红润精神焕发,手里有本事,腰包里有钞票,这样的特殊群落在别的城市不多见。正如钱币有正反两面那样,事物也是一正一反。南京的这代画家生逢其时:其一,他们不仅在画上有所作为,而且又与市场相亲相爱,学术上能够得到专家首肯,经济上大把大把地赚钱,有房有车这点要求在这个群落里简直小菜一碟;其二,马克思的经典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这帮画家由于经济地位迅速攀升,意识自然而然就得顺着杆子向上爬,目标是梦寐以求的贵族化倾向。从他们平时的为人处世到艺术趣味,无不打上此种烙印。与上一代画家身上那种土里土气的平民化趣味不同,他们是刻意要突出自己优雅一面的:画画,泡吧,旅游,名牌打扮,出席各种社交场所,谈论自己一些经历的国内外的趣闻,半遮半掩透露一些与大亨们来往的信息等等,总之,他们不会再像老辈人那样废话空话满天飞,也不会再像艺术青年那样脸红脖子粗地争论艺术问题。他们老练,稳重,宽容,但不活跃;他们执著,有理想,有想法,但与艺术所需的创新精神保持了距离。我觉得,他们作为画家段位是不低的,又担心他们的艺术生命要比他们的自然生命短得多。

          南京这代画家中,具体说到哪个画家或哪几个画家最牛皮,我就不想逞这个能了,于是排了份小小的名单,他们是:朱新建、常进、徐累、范杨、江宏伟、徐乐乐、周京新、汤国。名单里不包括眼下名声显赫的油画家毛焰,也不包括多年来坚持原则的前卫艺术家管策等人。

          南京似乎天生适合做国画家的理想家园,按我观点,也真是南京的悲哀,说明这地方暮气太重,一切实验性东西都被排除在外。而艺术存在的支柱之一便是不断地实验、开拓和探索,不断地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新的体验。在多元化多样性的艺术格局中,别说国画,整个绘画(包括油画、版画等)都面临着新兴艺术样式的严重挑战。在目前重要的国际艺术大展中,绘画作品至多占到五分之一的比例,大量的作品是那些与这个时代一致的新样式、新品种。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一些艺术大展上也是五彩缤纷无所不有的。我并不赞成创新才是惟一的,但我对南京眼下的沉闷的艺术氛围表示不安,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在某种氛围中获得资源和营养的,俗话说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南京的画家太缺少外部压力了,太优雅了。他们有一千种理由为自己辩护,有一万种理由用来保护既有的幸福,——这没什么错,但这样的情景毫无疑问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造上时时复发的惰性,也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艺术的真正的热情。我曾在一篇谈论南京画家的文章中写道:南京的画家们,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现在再次借用这句话,不知是否恰当?

        作者:李小山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701(s)   8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