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两岸当代艺术文化交流 台湾影像展深圳开幕

      作者:汲平2010-06-28 10:44:4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2009年7月22日由台湾美术馆带来的一场“非20度C——台湾当代‘常温’影像” 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共推出了台湾中青年艺术家游本宽、陈顺筑、陈永贤、吴政璋、许哲瑜、王雅慧、江忠伦、赖易志、陈宛伶、林冠名、林育圣、李文政、蔡孟阊等13位共80余件作品。作品都是艺术家通过影像技术作为媒介创作的一些表述自己内心观点,并非是传统用相机拍摄的专业摄影展。



          策展人施淑萍向观众阐释了这次展览主题:“非20度C——台湾当代艺术的‘常温’影像”展,即以跳脱传统在暗房显影时需要维持“恒温”摄氏20度C之标准为引喻,企图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台湾影像艺术的发展现象。以呈现B(Balance)度·基点之时间定格的“常温”影像作品,并以“图影·锚点”和“层叠·凝滞”两主题呈现。展览从摄影艺术中多重语义的文本现象角度,挑选出影像内涵上属于“缓慢”、“宁静”型态的方式,以呈现出台湾当代摄影艺术多样发展中的一种现象。



          (一)图影·锚点



          策展人认为在写实摄影阶段,影像是外在现实世界的“再现”,那么当代后现代主义阶段的影像艺术则成为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再现”,对于影像艺术的探讨也重新回归到观者本身,重视人的内在思维。在当代是处于在传媒掌控下,充满着符号与象征的视觉文化,在视觉文化中“超真实”代替了真实,物质与实体在当代文化中缺席,所以我们的消费活动是从实质物品的需求,转移至“符号消费”,如同麦当劳的M象征着汉堡等快餐,然而M这些符号的本身是空洞、无意义的。



          因此在某些创作中,可见到创作者藉由在静态的或动态的影像画面中某种“符码”的导引,来传递艺术家的创作意念。如本展中江忠伦、王雅慧、吴政璋、胡财铭、陈顺筑、许哲瑜、游本宽、赖易志的作品皆有着像物体、文字、色彩、光或标地物等“符码”存在于摄影画面中,这些“符码”在展览中将成为观者的视觉锚点,激发观者在欣赏作品当下,从自身不同角度的记忆生命经验中去拟造、综合、辩证其它因素,进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审美经验与脉络,并同时响应作者的观感,形成主体/客体在无形的精神领域中相互感通、交流的有趣现象。



          江忠伦的《开关门》系列作品中,以实木门装置与摄影作品的结合展示,观者在门的开合之间看到一种表现性的“视野”。借由门所造成的“视野”在门里门外来回运动,穿梭于内在、外在的世界,进入创作者的自我,同时也抽离自我,如此视觉上不断来来回回的更新运动状态中,反而将人推向另一个“真实在场”。不由地也让人联想起儿时喜爱的机器猫口袋中的随意门。



          而横跨摄影界和美术界的游本宽,其作品往往因呈现出许多先驱观念,引起广大的讨论。在《台湾公共艺术-地标篇》中以精准的摄影语言,流动的画面形式方式来展现台湾各地地标的特殊趣味。当影像流经柱状“符码”时,柱状的虚拟物与照片中实物的角色,在展示形式上相互交换,实物成了柱状体上的虚体,柱状体成了与展场连贯一起的实物,新颖兼具实验性,飘逸的流动影像,散发出诗意般的“观念艺术”特质,同时与另一侧两条虚拟展场柱状体的影像输出相呼应,呈现出影像与装置艺术相互结合的前卫手法。



          王雅慧创作《访客》影像作品,通过拍摄自己祖父现在居住的公寓影射出家族的记忆,大部分的对象长久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动。影像中通过一片游动的小白云在这个空间的每个角落飘动,借此向观表述她对自己家族不曾公开的故事。



          (二)层叠·凝滞



          林冠名在新的作品《半小时开始》之中,除了处理对于影像的诠释之外,并且尝试将“影像”视为“光”的运动所形成的物理结果来处理与“影像”的关系,也就是说一切因为“光”交织之中,在如此溯源式的影像运动过程中,开展出对于影像自身的无限想象;艺术家希望透过影像、空间和声音来响应自己对于这“一次性”所理解的状态。借由影像机器的快、慢转或倒转等功能,扭曲正常的时间观念,让同一个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变化,缓慢的动作犹如音乐般地产生轻微的节奏变化,充满着诗性的味道。林冠名虽然以对象化的无生命影像为创作素材,但是在画面时光的缓慢变化中比喻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同时也藉借此反喻感叹了人性的善变,成功地化解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对垒。



          林育圣的作品《飞》使用拼格的方式来制造“动态”影像,诉说的一场特别并非真正的飞行经验。这当中有着两个层次的荒缪辩证;关于人类永不可能靠着自身飞翔,却能看着影像暗示而感受到的“身体感”,以及透过静态影像的排列组合,就能得到的运动状态。当观众在作品久站,就会体会到“晕眩”感,这正是艺术家作品作品最想传达出来的部分。它希望激起观者强烈的身体感,一种从现实世界脱逸,但却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甚至在来不及思考的当下再度被抛掷回现实世界的种种先于意识的感官活动。而这些部分却来自于层层的计划;理性的拍摄与 剪接方式。唯一无法事先掌控的,是拼合出来的画面在每个人眼里所打出的印象;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看许多次也会有许多次不同的印象。但即便是这个部分,也来自于人的视觉限制与剪接的工具限制,也同样建立在某种逻辑之上。但是我却想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挑战感性活动,而这或许也正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艺术真正令我着迷的部分。



          在摄影影像作品中,创作者如陈永贤、陈宛伶、蔡孟阊等人,则以快速定格影像、呈现堆栈、或并置对比的画面,所产生的一种“真”与“非真”的对应关系,或重复循环的惯性表现,来提出艺术家面对周遭生活环境下的各种层面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等现象的观察,与省思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同的角色扮演或认同,以及行为状态的表现。如静止堆栈的画面在蔡孟阊的货柜图像中,成了二度空间里的三度空间,货柜以三角形的构图方式如同文艺复兴圣像画的圣者,从这些图像对象的“在场”中解放出一种作品的祭典仪式的崇拜价值,强化了摄影复制技术的展演意味。面对对象重迭孤立的单元格影像,我们无法预知影像语言所传达的意涵为何?仅能从对象外象中感受到沉重的压迫感,以及冰冷的工业社会中黑色的、冷漠的、机械的无生命状态。

        来源:雅昌艺术网广东站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96(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