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09-11-10 16:57:4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在南京西路一条弄堂里的陋室中,记者见到了从深圳移居上海的聋画家石昌明。78岁的石昌明,行走不便,发音不清,但他炯炯的目光却似乎要和每一位来访的朋友拥抱。兼作画室、客厅、卧室的房间四壁,挂满他的书画和印拓。这个平凡的老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石昌明的作品
1925年出生于贵阳的石昌明,11岁在湘西读书时因病失聪。父亲为儿子长大后能有糊口谋生的技能,带12岁的他到长沙拜齐白石为师学艺。齐白石见是个聋人,且又年幼,暂时没答应收他为徒,只让他做一名“旁观生”。石昌明每天风雨无阻,去看老师作画治印,有什么杂活都主动去干,终于感动了齐白石,收下这个特殊的学生。老师为鼓励他的进步,还曾在他的印谱上题:“篆法佳,大有齐门法。”但仅一年后日军铁蹄就踏破了这个聋哑儿的美好梦想。石昌明不得不中断学艺。抗战胜利,他回到湖南。
1946年,21岁的石昌明在沅陵办个人画展,偶然读到一首《沁园春·雪》,为其意境气势折服,逢人就赞。不料一天晚上突然被军统特务抓走。后来,他才知词作者就是毛泽东。出狱后,他怀着敬意刻了一方“润之吟咏”。新中国建立后,他与在北京的齐白石恢复了联系,托人把印章捎上。1953年,齐白石把印章交给了毛泽东。
1951年石昌明在湘西吉首开了间刻字小店,他发现附近有种质地很好的水冲石,于是专程到广州向著名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等学习,制出了别具一格的水冲石砚。他制作的砚台以及盆景后来在广交会亮相,被认为开派之作,为当地开辟了一条生财之路。1985年后他定居羊城,以艺会友。这期间他还与一位上海女士结为伴侣,并于去年来到完全陌生的上海。近些年石昌明多次中风,但他顽强地恢复了手的功能,每天刻章作画,他还要在上海家边开个画廊,他不服老,也不怕病魔,还要追求美好的生活。
来源:林明杰 责任编辑:杨小薇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