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的切片--CYAP青年艺术展

      作者:汲平2014-04-17 08:44:37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14)展览海报

          (2/14)《heart36》 曾朴 31cmX31cm 2012

          (3/14)《heart39》 曾朴 39cmX37cm 2012

          (4/14)《翱》 刘菲 85cmx85cm 2014

          (5/14)《存在No.3》 白东亮 100X80cm 2009

          (6/14)《分而食之》 白东亮 80x100cm 2013

          (7/14)《红尘》 曾妮 85X60cm 2013

          (8/14)《空气的森林》 狄青 130x97cm 2012

          (9/14)《冷酷的心》 曾妮 30X40cm 2013

          (10/14)《秋劫No1》 罗文明 150cmX140cm 2013

          (11/14)《无相之似相-1308262》 程毅 74X50cm 2013

          (12/14)《无相之似相-1308263》 程毅 74X50cm 2013

          (13/14)《远去的淑女》 曾妮 85X60cm 2013

          (14/14)《征》 刘菲 160cmx100c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记忆的切片--CYAP青年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04/17~2014/04/20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展德美(北京)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主办)
          参展艺术家:曾妮、曾朴、周欣、狄青、杨鹏、刘菲、程毅、白东亮、朱可染 、王鹏杰、王圣、罗文明、舒昊、汪旭、郑德龙、靳骐沣

        新世纪已经进入到第14个年头,全球贸易与高新科技已经让世界变得日新月异,而全新的艺术图景也开始在我们眼前全面展开。相比较前几辈艺术家,如今以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特征:一种多元化、碎片化,没有统一标志可言的外在特征。


        而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从上世纪90年代“玩世”、“泼皮”主义文化的兴起说起。当市场经济推动下的消费主义文化观取代革命理想主义后,带有“政治冷感”,并在生活中“玩世不恭”的“泼皮群”们开始在文化艺术圈里蔓延开来。王朔带有北京地痞腔调的调侃与后崔健时代的摇滚风靡一时。在这股风潮下,“关照历史、政治”的责任感与文艺的“大灵魂”一同渐渐消退,人们更在意身边的个体生命与具体生活。


        如果说“玩世不恭”仍然是面对政治桎梏的“消极怠工”,那么入新世纪后,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与政治自由度的相对提升,大多数人开始全面投入到了具体而又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部分青年艺术家们逐渐抛却历史负担,这个负担不论是政治的,还是精神的。他们更加注重从普通日常体验或者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它们包括了最日常的生活与某些文化片段:源于西方哲学的一个主题、传统文化中的某个故事又或是一段风行一时电视剧中的内容、甚至是一辆新款的汽车。他们通过自身个性化的视角将这些内容进行改造,储存为艺术创作的记忆库,并从这些记忆中选取某些切片作为自身艺术最终呈现的面貌。


        当然,这些记忆与那些纯粹隔绝于现实的想象保持了差距,它们或多或少仍然呈现了当下文化整体氛围的一些特征。当然这种呈现并非刻意而为,而是在无意识中显露的。并且,仍有一部分青年艺术家继续保持了对政治与现实社会的高度关注,只不过,这种关注不再是过去“高屋建瓴”、“身临其境”式的全面了解与建构,而更多是出于个人视角与公民意识提高后的对社会具体语境的片段观察。


        无可置疑,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个体崛起又极度碎化的时代。青年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按照自身意志去表达与储存自身的艺术记忆,并且从这些记忆中任意选择片段作为自身艺术呈现的面貌。而这些艺术的切片,正如同在其他领域中不断更新的视觉形象、符号、声音乃至气味一样,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并组成了未来崭新的文化空间。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9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