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写丹青--周平珖绘画艺术精品展

      作者:汲平2013-12-26 14:41:5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5)展览海报

          (2/5)荷花鹭鸶之一 周平珖 140x57cm

          (3/5)金松双雀 周平珖 30x30cm

          (4/5)瑞雪 周平珖 140x56.5cm

          (5/5)上添花 周平珖 140x224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纵横写丹青--周平珖绘画艺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3/12/28~2014/01/07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三色路38号-(成都岁月艺术馆)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周平珖

        树色岚光:周平珖近作略论

        屈波

        清人奚冈曾有诗云:闲将散笔写倪迂,树色岚光淡欲无。(奚冈:《冬花庵题画绝句》,《美术丛书》三集第五缉)诗中的一个“散”字,不仅仅是笔锋形状之描绘,也是艺术家心境之写照;同样,一个“淡”字,既是艺术家性情、襟怀之刻画,也是画面色彩、氛围之形容。之所以引用这两句诗,是为了尽快切入主题,艺术家周平珖先生的作品,与两句诗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与契合。

        树色,植物之外在颜色;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以周平珖作品的取材和创作方法而论,树色与岚光,可看做其作品中物象与光影的比喻和代称。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树色与岚光可以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呈现出“淡欲无”的状态;也可以是因果关系,因为岚光的笼罩,树色才有淡而欲化的空灵。两种理解,都无可无不可,因为诗的语言本来就具多歧性,如何理解取决于理解者本人的意愿。就周平珖的画作而言,我更愿意取后一种理解,他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如梦如幻的光与气,给画面平添了几分轻盈与通透的神秘与空灵。

        周平珖出身艺术之家,其父为著名川剧大师周企何。他自幼即受中国传统艺术熏陶,后师从著名书画家赵蕴玉以及萧建初、张采芹等蜀中名家,在1990年代出国定居之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融工笔、写意、泼墨、泼彩于一体。时人认为他的作品是传统的,都可以在传统资源中找到出处。当周平珖来到美国后,因为一种偶然——西方人不懂中国画的“留白”,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变法:以流动的光影对画面底色或者背景进行处理。但其实称之为底色或者背景并不准确,因为这些所谓的底色和背景有的确实在画面底子之上或物象背后,但也有流动、飘逸到画面前景的,画中之物因此而笼在薄雾之中,或犹如在气流中穿行一般。因此,当他携带着这些作品回家乡展出之时,人们感受到了他作品中的陌生化特征。

        不可否认,异域造化有着其不同于中国山川风物之处,同样也不可否认,在西方美术馆、博物馆对西方美术名作的观瞻构成了周平珖新的视觉经验,因此,作为一种自然的生成与衍变,周平珖的绘画有了改变:相对于出国之前的作品,这批画作多了一些异质的成分。不过,我依然将其视为纯正中国的。可以说,在西方的自然与人文时空里,因为对光的探索性表现,他更深地发现了中国,体悟了中国传统的精妙之处。

        光,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是极为重要的,《圣经》中说神在创造天地之初即吩咐“要有光”。至于绘画中光的表现,无论是古典时代因追求体积感而借助光影,还是印象派时代为绘色而绘光,光在西方绘画中的地位都是崇高的,以至于在一般人心目中,表现光是西方绘画的专利。但细究之,光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同样是重要的。以一般社会观念而言,很早以前中国人就对时间极度敏感,而表现时间的词语中光与阴的合成词“光阴”是常用词甚至是核心词。以绘画论,宋代郭熙《早春图》这件被视为山水画正宗之一的作品,也表现了阳光浮动的效果。因此,光在中国绘画中是有合法性的。但是,中西绘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画中的光与气相联,正如乾隆帝在《早春图》上的题诗——“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点出的春光与气流、气息的关系一般;西方绘画中的光则更多与物的形、色有关。

        以此观照周平珖的作品,可以说,他这些光影流动的作品,不仅没有离开中国传统,反而更贴近了中国传统。借助西方这面镜子,他反照出了中国传统的独特之处。尤其是本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他去国离乡多年后回乡的采风之作,更蕴涵几分地理与文化意义上的乡愁在其中。因此之故,展览作品中如《古松群鹿》之嗷嗷鹿鸣、食野之苹的场景,《山涧紫藤》之古藤槎桠、翠绿粉紫的意趣,在传达、塑造中国古典意境的同时,其中的光影都别具一种文化的身份感与归属感。其它如荷塘清浅、红缪白鹅、牡丹吐蕊、松梅竞秀,以及充满乡土之趣的鸭雏试水、乃至充满苍莽之气的绿野狐踪,都有一种大气在光中流动的时空交织感,对光与气做了两位一体的表达。气流生虚化,虚化得空灵,这是中国传统雅文化精粹之所在,也是周平珖先生近作最堪玩味之处。

        (屈波:艺术史博士,批评家、策展人,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艺术研究所所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9(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