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五十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全国巡回展

      作者:汲平2013-08-16 09:35:2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7)展览海报

          (2/7)《建设中的油城》 杜鸿年 1982

          (3/7)《层林尽染》 杨凯生 1971

          (4/7)《秋水》 周胜华 1990

          (5/7)《晨曦》 张路 1960

          (6/7)《生产更大电机为祖国争光》 张若一 1975

          (7/7)《通向密林深处》 张作良 197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五十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全国巡回展
          展览时间:2013/08/16~2013/09/08
          展览地点:[湖北]-武汉市中山大道保华街2号-(武汉美术馆)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主办)、黑龙江省美术馆(主办)
          参展艺术家:杜鸿年、杨凯生、周胜华、张路、张若一、张作良

        中国的版画技术与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金刚经》插图,到了明代就已经有十分成熟的版画技术。直至20世纪30年代,鲁迅、李叔同等人对木刻的大力提倡,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在大众教育与宣传方面的潜力得到挖掘与发展。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版画系。版画技巧得到了深入研究,画面内容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其中,黑龙江版画在这个时期的创作十分突出。

        黑龙江版画——基于1946年从延安和其它解放区到东北的美术工作者开展的新兴木刻普及活动,及至1958年北大荒开发建设热潮中诞生的北大荒版画学派奠定的美学基础,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震荡、彷徨乃至式微、重组的考验,逐步呈现交互、融合的趋势进而拓变、延展的面貌,在新时期版画家们的不懈探索和共同努力下重又进入作者队伍相对稳定、资源布局相对平衡、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内外影响日趋扩大的地域版画创作流派。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黑龙江版画的地位不亚于北大荒文学之于现代文学史,主题鲜明,情绪硬朗,面貌积极向上的艺术特色是黑龙江省版画创作在新时期的重要特点。它们刚劲、壮美、雄浑、粗犷与形容北大荒文学特色的“朔雪风格”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这种特色的形成或许离不开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独特的创作队伍。50年代末到60年代大量的转业官兵与城市知青投入到北大荒拓荒造田和开发建设。他们或组建成民兵团又或者形成建设团队,其中不少成为版画创作的生力军。他们既是拓荒者,又是创作者;二是艰苦但积极的创作环境。新时期的开荒创业条件虽然艰苦,但传递出来的信念是十分积极的,所有的开垦都被憧憬着;三是坚定的创作信念与可贵的革命激情、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操。上述种种为黑龙江省版画创作注入动力,使画面散发着混合了拓荒者汗水与北大荒泥土的气息,以及遍洒黑土地广袤平原的阳光的真挚情感。

        对于湖北的观众而言,大、小兴安岭的千重林海;广袤无垠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奔流不息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或许不及长江水来的亲切,但这来自祖国最北边的声音依然令人动容。今年时值黑龙江省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此次展览集结了一百余件不同时期的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经典版画作品。我们将此展作为两馆交流的重要项目,同时也为身处江汉平原的观众带来来自“黑龙江——华夏大地上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的汗水与阳光。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