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之域——高煜、陈联庆、何云昌、汪化作品联展

      作者:汲平2018-05-16 08:13:0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5)时间之域——高煜、陈联庆、何云昌、汪化作品联展

          (2/5)何云昌 自己和自己--第四大桥 丝网版画 38X27cm 2018

          (3/5)高煜 肆4X491X72cm

          (4/5)汪化 无题No.6 纸上针管笔 65x50cm 2017

          (5/5)陈联庆 笑面虎,布面丙烯,80x100,2018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时间之域——高煜、陈联庆、何云昌、汪化作品联展
          展览时间:2018/05/19~2018/06/13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甲8号醉库文创园A-2-(共同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共同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高煜、陈联庆、何云昌、汪化

        开幕时间: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16:00

        策展人:张宗希、张长收

        协办方:CCD版画工作室

        影像支持:Figure、Lens、收了、张楠

        鸣谢:Tabula Rasa画廊、单向基金、单向空间


        前言

        时间之域

        文/张宗希

        监狱的公式,乃是空间的缺乏由时间的过剩来弥补。

        ——布罗茨基《小于一》

        在一个生活节奏和欲求日益加速的时代,空间流动的频繁与时间的压缩成为一种新常态。

        艺术是自由的,艺术家却未必。甚至很多时候艺术家都在“画地为牢”并各自为战,他们的作品更像是某个时间段的结晶,或者说像艺术家们在某个时期内建立起来的一个独立疆域。

        何云昌的不少行为作品都是把自己规定在一个时间段内以达到某种强度或危险之境:《石头英国漫游记》则是进行时间较长的一个。这个近乎无效的行为与“当今世界主流社会人生价值观形成对峙。”这是反思之域。

        时间观在中国的艺术传统里一直存在,山水画里的散点透视,本身就凝聚着更多的时间维度。远看高煜的作品,那些印迹仿佛石窟里的许许多多个千佛洞。他的方式,更像一种禅修或者源自佛家的慧识。可谓修达之域。

        很多人关注汪化的故事,却往往忽略了她真正想让世人看到的那一部分,——画中那些线条里沉淀的时空。汪化说:“我不是一夜之间就会画画的,这些情感、气场从小都在我的体内。现在,我找到了表达的方式。” ——应是命运之域。

        在2018年的新作里,陈联庆营造出一个介于真实和虚构、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场域。书桌,少年,虎头帽子,玩具似的红缨枪,涂有荧光色的“大哥”,一边严肃一边嬉皮的交杂碰撞,轻和重、东与西的谐和共存,要属当下之域吧。

        “文明是不同文化被一个精神公因子激活的总和,而文明的主要载体……是翻译”,布罗茨基在《文明的孩子》中这样写到。艺术家们以各自的作品在“翻译”他们的审美和世界观、时间观,而我们则在试图解读或翻译他们的作品。

        ——“这就是我能为一个更好的人所做的事:在他的脉络中延续;我想,这就是文明的要义”,布罗茨基在《取悦一个影子》中如是说。希望我们可以“取悦”那些优秀的艺术家,并领会和参与“文明的要义”。


        时间截面

        文/张长收

        时间像是一把刻刀在每个人脸上划下皱纹,时间又如一条河流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冲刷着细胞。我们看不见时间,只能看见时间给事物所带来的变化,同时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残酷性。时间是单向匀速的,一维而不可逆的。人类从物理运动中抽离出时间的概念,一是事物的持续性,二是事物的先后性。正因为如此,时间成为了被量度的对象形式,那么时间计量尺度的本质就是生命。

        时间作为生命的度量单位,就必然会形成三个截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时间概念的存在是需要有参照物的,也就是物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对比关系。具体而论,对于艺术家来说,其参照物就是作品,由此而形成的时间截面就是早期作品、成熟期作品和晚期作品,而核心就是艺术家不同阶段的思考和状态。但由于艺术家对时间的理解和对艺术处理的方式不同,造成了其作品的呈现方式和深刻程度也有所差异。

        高煜苦行僧式的生活状态,每天8小时的创作节奏,《作底》作品中的图案犹如时间的“印痕”,不断重复,不断强化。而其作品的名称大都由两个数字组成,分别是作品“印迹的起始数字”与“印迹的最终数字”,这个数字的含义似乎与时间的构成“秒、分、时”有相似之处。高煜用极简主义的构图方式,素朴的白色,创造了一种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禅定氛围。

        陈联庆的作品采用了工笔的创作手法,从技法上而言,工笔是写实技法,大多以再现客观现实的人和物为主,而且非常耗时耗工。所以,陈联庆作品的时间特性隐含在创作背后,不易被人察觉。而且,他的很多作品画面看似平静却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佛性感召和处世态度。比如《放生组》,放生习俗的形成,与佛教戒杀护生的思想根源有着莫大的关系。

        何云昌是业内知名的行为艺术家,他的很多行为作品其时间特性不言自明,比如《石头英国漫游记》,何云昌在英国海边拿起一块石头,沿英国海岸边大致行走一圈,回到开始的地方,把那块石头放回原处。历时112天,行程大致3500公里。再比如《草场地十世》,何云昌一直待在户外土地上,直到土地长满青草,历时28天。而此次展览的油画作品《自己和自己》系列,可以说是何云昌行为艺术的延伸,或者说是物化形式。大大小小的人物构成了一种对比关系,喻示着艺术家内心的对话与挣扎,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时间残酷性的深度思考。

        汪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新斜杠”青年,在美院食堂里打过工,到龙泉寺做过义工,又是单向空间的驻店艺术家。作为一名素人艺术家,汪化的创作方式不同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她用一支钢笔勾勒出一个个奇幻的世界,复杂的构图,密集的线条,令观者浮想联翩。从她杂而不乱、密而有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所付出的时间和人力,工程量相当之庞大。

        高煜、陈联庆、何云昌、汪化,四位艺术家分别用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呈现形式,诠释了在当下这个时间截面复杂的社会境况对于个体的影响。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78(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