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间—杜磊油画展

      作者:汲平2018-05-05 09:42:2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9) 《大都市》250cm * 200cm 年代:2014

          (2/9)《城市里的灯光》160cm * 140cm 年代:2014

          (3/9)《憩》160cm * 140cm 年代:2014

          (4/9)《梦想》160cm * 130cm 年代:2013

          (5/9)《女工》160cm * 140cm 年代:2013

          (6/9)《五月的集市》650cm * 130cm 年代:2009-2011

          (7/9)《午餐》160cm * 130cm 年代:2009

          (8/9)《歇》160cm * 140cm 年代:2015

          (9/9)《事故》160cm * 130cm 年代:2010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车间—杜磊油画展
          展览时间:2018/05/13~2018/06/03
          展览地点:[重庆]-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湖滨东路59号-(华人当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华人当代美术馆 协办:知生堂、艺鲨艺术、时光郊区
          参展艺术家:杜磊

        策展人:尹瑞林

        学术主持:天乙

        批评介入:倪昆、田萌

        出品人:罗群毅、何玲

        展览统筹:张杰

        开幕时间:2018年5月13日16:00


        时间与记忆•凝固时代的图像

        ——杜磊的「中国制造」系列绘画及其个展

        尹瑞林

        中国社会三十年,动荡变迁,潮起潮落。从规模性、文化独特性、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各方面来讲,为当今世界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庞大景观和快速变换的社会现场。九十年代是资源整合阶段,着重于为未来的发展布局,有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资源型工程上马,也有众多的国有企业解体和重组,与此相应的是大量的产业工人失去“铁饭碗”,“下岗”和“下海”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关键词。这是动荡而艰难的十年,然而也很快离我们远去了。2000年这个十年,是消耗和生产的年代,“世界工厂”的效应达到顶峰,各类资源大量消耗,人口红利释放出巨大能量,一切都在这阶段放出巨量并开始回落。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中,时间很快进入到2010年代,世俗成功学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炫目的景观化的背后是各类资源资本化、权力国家化的现实,暴露了二十多年的社会发展历经跌宕起伏终究是一种震仓洗盘模式,资源、财富、权力高度集中,社会再次面对一种失衡状态。

        在文化艺术范畴,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同步对应的是步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从“中国经验”的本土起步到“国际接轨”的寻求身份认同,再到回归地方的在地发展脉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在这样快速变化动荡不定的社会实属无奈,但艺术家却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养分。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而言,他的生活、工作、技能共同在塑造其创作形态。生活积淀丰富的艺术家,在创作中也会有明显的投射。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艺术家集中性的表达他们在某一段时间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感悟,这也是艺术家的常态之一类。值得观察的是,作品能否经历时间的检验,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在经历几年的时间之后,意义退减,光华不在。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艺术家时,通常会很看重他的过去许多年的工作。时间是奇妙的塑造师,但它只对好作品情有独钟,好的作品能历经岁月而魅力不减,甚至会增添新的意义。当我们发现一些作品在经历多年岁月洗涤,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观看的经验,而更是呈现一种历史感的现实省视的时候,我们不会再忽略这样的作品。

        大概在四年多前我初次看到杜磊的画作的时候,她的这批进行了五六年的「中国制造」系列作品差不多到了尾声阶段。她当时的状态是个人式创作行为,独立于艺术圈的各种体制之外,默默地一个人在家画了五六年。杜磊的创作具有一种微观叙事性质,凭借她曾经在四川美院接受的绘画技能,以刻骨铭心的工厂生活和工作经验为题材,一鼓作气的把她多年的印刷厂生存状态作了全景式的表现。那是刚刚进入2010年代的时段,当代艺术行情已经冲高回落,跌入低谷。架上绘画也开始不那么具有宏观说服力,各种时髦的风格流派步入势弱,绘画语言探索停滞,艺术发展前景不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磊的这批绘画作品具有一种回望和追述的意味,手法上结合了川美油画传统中朴实而厚重的语言风格,她将这种风格铺撒在自己的创作中,现在来看这种朴实而厚重的语言具有一种凝固时间的效应,有利于存储一个时代的图像,这是九十年代到00年代进城务工谋生工人的生存状态的全景图像啊。历史是善于遗忘的,但有些片段也会在一些机缘条件下呈现出来。

        从个人的主观性而言,杜磊的这批绘画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情怀,我们在画面能看到不少这样的元素:幽暗而统一的光源(《歇》、《夜修》),俯视的画面(《事故》、《五月的集市》),黝黑的用色,质朴的人物造型和他们空洞的目光(《憩》、《女工》),这些都对应着他们现实的麻木感,如同被抽去了精神的负重羔羊,他们都需要接受天使关怀的沐浴。杜磊作为一个企业主人在管理这些工人生产的之后,触发了她也管理起他们的灵魂。如果你有在工厂的经历,就能理解那确实是需要拯救的环境:连绵不绝的巨大噪音,刺鼻的印刷油墨味,杂乱的环境,以及对这一切已经麻木的人们。画面对环境的交代具体而充分,这里只有沉沦,然而却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在上升。正如杜磊本人所言,她觉得自己就像是“浮在空中的灵魂”,俯瞰和关照着这个环境和这些忙碌的人们——关于这样的意象在画面也有反复的提示,我们注意到许多画面都有一盏孤灯悬挂空中,在黝黑的画面投下了一束暖光,这是一个具有古典主义气质艺术家人文情怀的投射(《城市里的灯光》、《大都市》、《装订》)。

        上帝说“要有光”,当“光”在一幅画面中具有重要地位时,它的确就是重要的,何况在系列的画中得到重复的强调。光不仅仅是照明的来源,也是关怀的来源。“光”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指向,这批作品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时光洗涤过后,隔远退开了来看,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未减,而且增添了更丰富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时光岁月带来的怀旧感的观看,而且是一种历史时代感,正如我们前面提示的是“呈现一种历史感的现实省视“,即通过图像来揭示历史,并以此反观当下现实,这也是一个艺术家所能做到的非常有意义的部分。

        时过境迁,杜磊现在的创作早已走出了那个时期的状态,现在来梳理和总结,已经不限于单纯的呈现,这个展览希望通过艺术家搭建的视觉图库,讨论时间和存在的命题,启发基于现实生存状态的形而上思考。从这个角度而言,展览超越了回顾而预示着新的开端,毕竟,人文关怀是必须而永续的。

        2018.4 重庆鹅岭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9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