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总策划郑娜专访文字实录

      作者:汲平2010-07-05 16:27:4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主持人:宋庄艺术节的历程是怎样的?

          郑娜:宋庄艺术节到这届为止已经是第四届了,前面已经举办三届了,第一届属于草创阶段,在两公里的街区露天地举办展览。

          这个展览有314位艺术家700多件作品参展,这个形态非常有意思,类似于中国早期前卫的星星美展这种形式体现民间在野的力量、创作状态,因为当时是草创阶段,把民间的一些歌舞等等全部汇集在一起也是盛况空前,当时第一届的展期只有一天。

         主持人:有组织者吗?

          郑娜:有,当时是洪峰过去做了文化促进会,想用这种方式把这股力量融合、推动、推举起来。

          主持人:宋庄艺术节这一届还是叫做“宋庄艺术节”,我不知道这个“节”是怎么理解的?

          郑娜:从八月份、九月份整个亚洲是一个火爆的展场(双年展、三年展、博览会、艺术节),我觉得这个之间是有区别的,双年展、三年展更多是从学术的方面严谨去考虑思想的生发研究,可能要面对的是一个美术史,是在美术馆系统里面发生的。

          艺术节我觉得更多要面向普通的观众,是大众文化和当代艺术之间的沟通,因为如果是双年展和三年展的话,肯定有一个更严谨的范畴,对当代艺术生存状况具有精神批判性的、文化形态的一种呈现和表达更纯粹一些。

          如果是艺术节的话,它的主题展、学术这块分量很重或者脉络非常清晰,但是它毕竟是一个“节日”的概念,有一种亲民性的范畴,也许需要一个普通市民的参与,互动更多一点,甚至于像宋庄村民参与的成分都有,它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主持人:我注意到“节”是围绕着对比双年展、三年展的展览方式?

          郑娜:“节”毕竟是艺术节,和国庆节、春节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艺术节近几年比较火爆,它是在某种文化形态达到了一个状态下面产生了,面对当代艺术的某种现象或者某种生发的可能性,跟普通的传统节日、狂欢节也好有区别,在于艺术的介入,艺术元素的参与,这是它最具特点的地方。

          主持人:它近几年的火爆是不是跟艺术区(宋庄、798)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系?

          郑娜:这可能有三点原因:一、与艺术区的形成有很大原因;二、和政府近几年提倡的创意文化产业这一块有很大的联系;三、和经济的提倡。

          比如说在某个地方要搞一个经济特区,总要有一个符号性的口号出现,根据这个符号性的东西进行运作,所以提出这么一个艺术节的概念,我想是三方达成的共识。

          主持人:宋庄艺术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点源于“宋庄”,在您的理解当中宋庄具有怎样的意义,或者它是怎样的村庄?

          郑娜:宋庄是一块很奇怪的地方,如果从中国地图来看的话,它就是燕郊边上靠近河北这么一个地方,很普通的地理位置。

          你走到那里去的话,不打眼的村子,一片广茂的土地可以看到地平线,农民很朴实,庄稼地很旺盛。

          但是它的特点也就是它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方在哪里?宋庄这个地方其实有一种野生性、在野性、边缘性、民间性的充满隐蔽生命力的地方,原因在于这块地方从早期的草创者,圆明园画家村遗存的力量进驻宋庄。

          另外,早期潜流文化的力量和宋庄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比如说像早期四大民刊的《今天》,或者部分的人和那边有一定的过往关系,生存在它的某个角落,或者是星星美展等等,有一些潜流文化中间有一种涌动、沟通、互动。

          特别是八十年代可能和今天的形态略有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大的文化概念,比如说像诗歌、艺术、音乐、美术、文学等等,之间有一种流动、相互之间的激发和生存。

          这块力量可以在宋庄找到感觉,为什么我接过第四届宋庄艺术节,想参与其中做一种推动的尝试,我觉得在这块地方不同于中国的任何一个艺术社区、艺术群落,它让我有一种理想、有一种激情,让我激发起推动一种潜流文化,把它潜在的文化力量召唤出来的那么一种激情。

          主持人:您自己本人对潜流文化有长期的关注吗?

          郑娜:我对这块非常感兴趣,而且可能也是跟其中一些目前还在世的一拨老先生过往比较甚秘。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为什么会接下策展的工作,促使您接下这个工作的动机是什么?去策划这个艺术节希望获得什么?

          郑娜:从最简单的概念来说,去年到宋庄艺术节,王林老师策划了“底层人文”,我参与其中的策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间,我发现这块地方不缺农民、艺术家,缺乏的是能够把一件事情有条理、整体性、系统性地呈现出来的那么一个实施者。

          主持人:缺乏策划者?

          郑娜:缺乏整体的规划,这是我的感觉。

          因为如果是缺乏整体的规划,各方面的力量也都有,所以能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这都是成功举办的。

          如果能够把这几个资源(分散的资源、场馆、文化力量、民间力量)集中起来的话,必定会营造很大的磁场,而且会把这个事情往前再推动,无论是媒体宣传或者是对整体规划、原创精神的发掘,肯定从各个层面上去考虑、补充、完善、丰富它。

          主持人:对艺术本身呢?

          郑娜:对艺术本身会有很大的推动,特别是对宋庄本地的艺术发展和推动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就像刚才您说的潜流文化,在当代艺术起源的时候是互相生发的,大文化的概念互相促进,现在变成美术、音乐各行其道,没有互相交织的现象?

          郑娜: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读,特别什么是当代艺术?就是一种精神的具有批判性的文化呈现。

          主持人:当代艺术是具有批判意识的文化呈现?

          郑娜:当代艺术其实实际上是具有精神性的批判力量的那么一种文化形态,既然提到文化形态了,它必然不是单线线性东西,从横向来说必定会和大文化的范畴发生一定的联系,必然是其中一个元素。

          如果是单向生发的话,它的根基是不够深厚的,可能只是一种符号学。

          主持人:我们问了您对“节”的理解,对宋庄的理解,这次主题的设置叫做“宋庄进行时”,能不能从创意本身解释这个主题的设置?

          郑娜:今年考虑到总结了前三届的经验,这是一个纵向的线,横向的线也比较其他的艺术节,我在想宋庄这块地方有它自己独特的地缘文化和本土生成一个概念在里头。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于它本土生成中间蕴含的一种野生力量或者是潜在的流动的民间性的自下而上的一种血脉的触摸,这种挖掘和推动非常重要,我觉得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生发可能性的那么一个原创之地。

          主持人:怎样自下而上呢?

          郑娜:因为在那块地方天天都有展览,都是这些艺术家自己自发生成的,展览不是很重要的,他们有一种骚动性、躁动性,这是一个草莽江湖,如果能够把草莽江湖当中隐藏的真正具有中国创作的精神和力量的东西引发出来,通过一个渠道把它像井喷一样,这是不可预见的一种效果。

          主持人:自上而下源于本身的一种力量,然后有一个引导性的东西。

          郑娜:是一个很根性的精神,是本能的一种追求,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生长的需要,精神生长的需要,二者之间的创作元气、生发、呈现也好是很连贯、自然的。

          主持人:涉及到艺术的生成和阐释,包括呈现。

          “宋庄进行时”提到语用学和语言学的概念请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郑娜:我刚才提到的潜流文化,今天也许我们大部分人来理解的话,相对属于静态的东西,当代艺术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非常动态的处于实践状态的概念,实际上二者之间是贯通的脉络,我在想宋庄既然有它比较深厚的人文生成和遗存的话,能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牵引和爆发,我在想这应该是动态的并非是一种静态的概念,是一种开放并非封闭的概念。

          所以我提出“宋庄进行时”的概念(To be going to),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指向现在也指向未来,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它其实是一种很具体、在场的,跟现实生长的语境,也就是跟今天当代艺术的现实呈现始终是一种互动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状态,所以我想从这个概念来说的话,“宋庄进行时”可以反映宋庄的精神,今天当代艺术思想生成和真正具有中国智慧的思想生存和创作状态的呈现。

          主持人:您是负责了“野地穿越”这样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挑选艺术家?

          郑娜:从两个方面来讲,从作为总策划人的角度我是想在宋庄艺术节中间,因为去年可能艺术集市等等我没有参与其中,有一些负面的争议,而且它的地域处在宋庄。但是我觉得艺术集市也好,主题性的展览作为一种生态出现了,怎么样引导更到位一些。如果作为一个总策划来说的话,我就考虑到整体布局的问题。

          今年在加强对艺术集市整体性的运作基础上,包括我待会还会谈到针对艺术集市提出另外一个概念“宋庄艺术家自选作品展”,让在宋庄居住的艺术家都有各自作品精神释放的空间,还有包括像“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宋庄艺术家自选作品展”,我待会会详细介绍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实施的状况。

          我刚才提到的“艺术集市”、“当代原创作品展”,还有宋庄的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和这次主题展里面的“本生故事”,这几个不同层次和方式的呈现是想动员宋庄全体当代艺术的创作力量,能够给他们一种激动人心互动的空间,呈现一种立体的状态展现出来,这在往届中间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是对全体宋庄艺术家的肯定和尊重,也是真正考虑到对原创力量的挖掘和推动。

          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再来谈一谈我策划的“野地穿越”的展览。

          “野地穿越”其实实际上简要地来说就是一种民间立场和在野精神鲜明的表达,民间立场和在野精神实际上也是宋庄地缘文化的一种魂魄所在,也是“宋庄进行时”大的主题下面一种具体的呈现,用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进行实践和转换的一个具体综合性的展览。
         主持人:这个展览平面作品会不会多?

          郑娜:这个展览中间平面作品特别少。

          主持人:主要以什么形式呢?

          郑娜: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装置、Video、影像、新媒体等等所有的形态,而且面积不大,在一千平米里面,邀请的有加拿大、德国、韩国以及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可能在这里面都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或者是今天一线的(市场成熟状态)的艺术家,更多是寄予这个展览期待和希望。我希望这个展览是具有一种实验性、挑战性的、探索性的,能够主题鲜明地呈现我主题策展理念的展览,是有跟进力量、民间力量、野地生存的实践精神。

          主持人:回到总策展这个身份中,会讲到主题展、艺术集市、艺术家自选展,对于另外两个部分是不是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您刚才讲到是多形态的,尊重宋庄各个层面的艺术家。请从这个方面来讲一讲?怎么样来实现这个口号和目标?

          郑娜:从策划的本身来谈这个问题,这次对宋庄艺术家力量的动员和推动,我想通过五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我想做相对集中的创作面貌比较成熟的展览“本生故事”。

          本地生成的艺术家,他的一种根性精神和精神的一种动力可能源于这块土地,文化的生成,可能有二十多位艺术家在这里面展出,这也是目前宋庄比较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一些艺术家参加。

          第二,工作室开放展。

          因为在宋庄小堡围绕着喇嘛庄非常多村子,每个村子都聚集着非常多的艺术家,小堡有三千多位艺术家,更何况周边的艺术群落,在艺术节期间,很多艺术家集中把画家大院等等这些全部做一个集中开放的、跟整个艺术节配合起来进行一种互动,同时也展现这些艺术家常态的创作面貌。

          第三,艺术集市的提出。

          “艺术集市”的提出可能更多考虑到和市场的结合,跟市民的一种亲融,跟整个艺术状态市场之间的互动,跟市民需求之间产生的一种呼应。我觉得在艺术集市中间,我们不可否认能够提供给一些生存上面有困难的,或者有这么一种需求等等的艺术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

          市场来决定这个事情,但是我们要做好一定的引导,如果太差的作品,模仿性太差的作品,我们还是进行回避,或者在一个度里面进行挑选和把握。

          这实际上也是为宋庄、艺术集市本身负责,创一个品牌,最终也是对艺术家负责,如果把这个牌子做起来,就有点类似于艺术个体博览会的概念,其实实际上是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界限打破了,直接是藏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双向交流,我觉得在中国这块特殊的产域中间,这种形式出现我们正在摸索中,相信通过这次艺术节的尝试会把状态调整到比较合适的状态上面去。

          主持人:您特别注意到和前几届的状态对比,对它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整理。

          艺术节往届也有去参观过,会面临到参观的问题。怎么样完整的参观?因为艺术节分布在一个艺术区里面、分布在各个场馆,怎么样来解决参观这个问题?

          郑娜:这块是今年非常重点考虑的问题,前三届通过不同的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到了宋庄就像一只蚂蚁在一个庄稼地里面爬,不知道哪个方向有玉米。

          这个土地太广袤了,它和798艺术区不一样,它的机构相对集中,人气旺,跟美术馆的空间不同,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到宋庄场馆那么多,路线那么复杂,作品那么分散,艺术家那么多,我们怎么办?到那里面临着迷路的危险和麻木的可能性。

          今年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设计,一个是从路标上面来设计,今年定出几个重要的关键点,然后和几个基点之间进行联系。

          这种分布也和策划展览的布局进行整体的协调,另外在导览册、画册,往年各个展览做一个画册,拿在手上不知道是哪个场馆的展览。今年把主题展里面的六个展览全部集中在一本画册里面,今年的艺术节有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高端的年度论坛,我们也放在里面做简单的介绍,还有一张就是宋庄今年艺术节场馆的分布图,导览图也放在里面,各个展览集中在里面,接下来把各项活动,活动又包括艺术机构联展、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自选展、艺术集市、摩登天空、艺术音乐广场等等,全部集中到这本画册里面去,这本册子拿在手上也是你对宋庄艺术节所有的项目一目了然,针对画册的篇幅我们另外做了另外一本导览册,比画册篇幅多非常多倍,我们还做了一张导览图,一个地图翻过来就是各个场馆展览时间、公交路线非常明确的标志。

          现在正在和公交路线(从宋庄到国贸)谈做宋庄艺术节的广告和乘坐的方案。

          另外,第二条线索从布局上面来考虑,从大门口进去会在它的左侧沿线,隔一个电线杆拉一个彩条,上面会写着今年宋庄艺术节每个展览的标题,一路沿线直拉到博览中心,一路有多少公里全部一线铺开。

          在下面的道路上面还会做道旗,一个是烘托节日的气氛,另外就是一种路线的指示图。

          我们主展场中间是一条主干线拉的彩条,导览旗在各个场馆之间流动的场馆之间全部插满,汽车只要延着彩条走每个场馆都可以看得到。

          因为这个很壮观,我们只能采取这种形式来做,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我们在充分考虑到刚才说的问题。所以把公共艺术展中间两个部分融入到导引性的系统里面去,一个是公共雕塑展,沿路把雕塑布在边上,我们做了一个牌子,隔多少米把雕塑放在台子上面,车一开进来,这边是道旗,这边是彩条,头抬起来就知道宋庄艺术节有多少个展览,多少公里沿线布开。

          我们道旗沿着各个场馆直插相互流动,我们雕塑在旁边作为一种牵引,到了中心展区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件装置作品,一百辆压扁的自行车横躺在马路中间,这是顽强的作品,这个作品非常有力量也有震撼力,也是野地穿越里面一个作品,所以充分的考虑到这个部分,一个是从文本上面考虑,一个是从视觉标识上面去考虑,一个是从作品本身和展览本身指引系统之间的联系,我觉得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能够让观众方便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展览,看清这次宋庄艺术节丰富的呈现。
         主持人:导览册我到哪去拿呢?

          郑娜:宋庄有一个小堡广场,这是一个非常中心的点,我们印有三千册的导览图放在小堡村的广场里面,开幕式在25号上午十点,在宋庄美术馆空旷的地方,这个时候导览图也会到位。

          主持人:如果小堡广场找不到,宋庄美术馆找不到怎么办?

          郑娜:我们这边想能不能在马路的两侧做两个流动的站,固定点的上面就写着“宋庄艺术节”这几个字有专门的人站在那里,到门口的时候,开始担心的时候它就出现了,下来可以拿这个册子。

          主持人:要不要买门票?

          郑娜:不用。

          主持人:其实在这种参观中,还有一个网络的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人家方便查到导览册,导览册可以到网上下载。每个人都会分到手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这次看到有一个“地标艺术展”,这是特别提出来的。因为有一个公共雕塑的展览,地标这个展览不知道为什么会考虑,也是一个导引系统吗?

          郑娜:“地标艺术展”从它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概念提出,今天提当代艺术的话,各个展览之间可能还需要一种新的元素注入,这种新的元素实际上是对艺术本身的创作疆域的突破,想把这点想法、概念引入到宋庄艺术群落里面来,而地标艺术的创作正是这种边界突破的一种尝试。所以我专门把这个概念提出来。

          主持人:和大地艺术不是一个概念吧?

          郑娜:大地艺术面对的是更大的范围,它可能需要一种特别大的产域,一个特别响亮的口号,然后提出来,更多的人会被这种气势所震撼,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宋庄艺术节的资金很有限,刚才说这么多的展览,很多人在想到底花了多少钱在做这件事情。

          我只能说我们花了很少的钱在运作这个事情,这是很难的,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到中间的滋味。但是在有限的资金之内,我想把事情尽量做到位,因为它把这种信任、责任托付给你,我也有愿望把这个做好。

          这是双方达成的共识,也是所有人对这届艺术节给予的期待,我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可能做成大地艺术的概念,但至少可以实现一个概念。

          就是告诉大家可能我们还有一种其他的方式来呈现,可能它可以跟土地直接有一种关系,可能可以和建筑有关系,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架上的、停留在视觉符号的Video影像上面的,我想把这个概念引入进来,而且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这个作品不是说艺术节完了之后可以撤走,就变成这届艺术节留给宋庄永远性的标志,每一届可以有积累的话,对宋庄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觉遗存。

          主持人:批评家年会今年是第二届,我不知道作为批评家年会无论从纵向流程来说,还是作为宋庄艺术节整体的构成来说,您怎么来考虑批评家年会这样一个设置和构成?

          郑娜:确切地说批评家年会的发起,实际上是中国美术界众多批评家的努力和宋庄文化艺术促进会相互之间的沟通努力促成了这个事情。

          去年(2007年)召开了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也构成了宋庄艺术节与其他艺术节不同的点,也就是它对学术性的倡导和尊重。

          今年是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第二届,第一届在学术圈、美术界的反响是非常大的,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学术的凝聚力。我问了很多批评界的前辈,他们也在说这个问题,他们也想前几年能不能促成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年会,相互之间交流本年度的信息,然后能够编纂年度的文集。

          但是最终没有实现,在去年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契机就实现了,这个更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贾方舟、王林、殷双喜、杨卫老师等等做了很多努力的工作促成,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它其实是宋庄艺术节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让宋庄艺术节和其他的艺术节之间的区别在于,学术性和民间性非常奇怪的结合,而且非常自然的能够结合在一起。

          今年批评家年会的召开,轮值主席是由去年组委会推荐出来的王林老师,邀请了两个学术主持,一个是皮道坚老师,另外一个是李公明老师,可能讨论的就是本年度的一些热点问题。今年批评家年会和去年不大一样的地方要呈现四点: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批评家年会相对于去年来说在相对成熟的状态下进行召开的,完善了评审制度。大家知道去年很多人都是翘首期待四个奖项: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批评家、年度青年批评家。

          主持人:评选机制会建立。

          郑娜:去年始终没评出来,因为评审机制各个方面比较仓促属于草创的阶段,所以这四个去年就没有评选,今年可能就在近期组委会和评委会会集中一个时间把2008年完善评审制度上,把这四个奖项评选出来,同时也在宋庄艺术节的开幕(10月25日10点)隆重颁发这四个奖项。

          主持人:在艺术节的开幕式上颁发?

          郑娜:向全部的媒体公布这个事件,对四个奖项的评选有别于很多的媒体借助这个事情来进行舆论操作,实际上是对坚持艺术和艺术研究、艺术创作的肯定和鼓励,我觉得这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是全体批评家年会委员会的良苦用心,也是宋庄文化促进会和北京文化基金会当时促成此事的良好愿望。

          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年度批评家文集,这个文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批评文献,因为它不仅仅集中了这一年批评家年会委员会最重要的批评文章和策展文章,另外也邀请了很多年轻的批评家和策展人写的文章。

          一年年编纂下去将会向中国美术批评界呈现非常有分量的文献资料,另外今年的批评家年会召开,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探讨项目的注入。

          主持人:比如呢?

          郑娜:比如对四个颁发奖项不仅仅只是一个颁发奖项,就把这个事情非常简单地落地。

          会为年度的批评家提供一个策展的经费,可能下一届艺术节就邀请他过来做一个展览,可能给年度批评家提供出国考察的机会,有一种鼓励制度在里面,是真正要落实下去的。

          主持人:会不会跟宋庄艺术节固定下来呢?

          郑娜:它是宋庄艺术节一项常规性的活动。

          主持人:实际上已经固定下来了?

          郑娜:从去年开始就固定下来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主持人:宋庄艺术节的时间?

          郑娜:宋庄艺术节昨天(10月8日)新闻发布会开完以后,向大家公布的时间是10月25日上午10点开幕直到11月25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主持人:欢迎大家去看。

        来源:艺术国际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5(s)   7 queries